天天上躥下跳地“搞事”,還不惜損害他國利益來獻媚美國,這下好啦,求錘得錘!
印度為了討好美國,遞上了一份“投名狀”,偏偏里面的內容全是針對中國的,而中國商務部早就看穿了這一招,直接讓印度嘗到了苦頭。
4月29日,商務部出手了,發布了一份關于醫用CT球管的反傾銷調查問卷通知,決定對從美國和印度進口的相關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一拳打了回去。
而印度會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畢竟中方早已“有言在先”。
早在上個月21號,商務部就已經明確表態了:中國支持各方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和美國之間的經貿問題,但絕對不接受任何人拿中國的利益當交易的籌碼。
同時商務部還呼吁各國,關于“對等關稅”的問題,各方應該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也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這次商務部盯上的,是醫療設備里最關鍵、最核心的CT球管。要是這東西斷了供應,全世界的醫院都得“癱瘓”。
2023年的數據擺在那兒:中國每年進口的CT球管有超過40%是從美國和印度買的,而國產的只占不到30%。
美國的GE醫療、印度的Trivitron這些巨頭,就靠著技術壟斷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一臺CT球管進口到國內能賣到200萬人民幣,利潤高得嚇人,幾乎能達到60%。
而懂供應鏈的人都清楚,像CT機這種高端醫療設備,采購時考慮的可不只是價格,還得看供貨是否穩定、交易有沒有風險。
一旦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后面的融資、保險、保修,甚至是政府招標審核,整個鏈條都跟著受影響。
如果某個國家的關鍵部件被列入反傾銷調查,即使結果還沒出來,采購方也得趕緊重新評估風險。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保險費漲了,供應鏈金融的貸款額度減少了,跨國采購中心對供應商的內部評分也會降低。
這無論是對于產品的銷售,還是公司的市值,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如果中國后續確認美國和印度的商品存在傾銷問題,那這些商品就可能被征收反傾銷稅。
這對美印相關產業來說,打擊可不小,畢竟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一直是美國和印度很多產業的重要出口地。
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或者被加上高額的反傾銷稅,那就等于企業利潤大縮水,還可能導致產能過剩,接著一堆麻煩就會接踵而來。
而且,印度真以為靠著“背刺”中國就能榜上美國,從而在關稅戰中獲得優待和利益嗎?那就太天真了。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最近在印度的一場會議上,直接給印度提了個醒:華盛頓對中國的憎恨和嫉妒,不是因為中國哪里不好,而是因為中國實在太成功了。
針對現在的中美關稅貿易戰,他也直言,這場戰爭最后贏家一定會是中國。
薩克斯之前就多次研究過中美關系,他反復強調,中國的強大和成功讓美國既憤怒又不安,甚至這種情緒已經有點走向病態了。
換而言之,印度押錯寶了,美國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可能威脅到他世界霸主地位的國家。
別看印度如此上趕著去討好美國,要是哪天印度在某個領域威脅到了美國,那美國也是會毫不猶豫下手的。
中國這次行動,其實就是在告訴全世界 70 多個國家一個態度:在國際經貿秩序里,中國絕不會讓任何國家隨便破壞規則,更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美國的霸權。
以前,有些國家可能還在觀望,想著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兩邊撈好處。但現在看看印度的情況,這就是“前車之鑒”。
中國早就表明了態度: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國絕不會退縮。
如果印度覺得跟著美國能撈到好處,那中國就奉陪到底。接下來會怎么樣,全看印度自己怎么選。
中國不怕斗,更不吃威脅這套。想用施壓和恐嚇來對付中國,那是一條絕對行不通的“死路”。
印度現在也是自作自受,這能怪誰呢?誰讓它非得搶著當那個“出頭鳥”?
既然一心想討好美國,那就得有踩雷的覺悟。中國的利益可不是誰想動就能動的,我們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