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在鎮上的超市打工,一個月掙個兩千塊錢,雖然不多,但日子過得挺踏實。每天上班下班,和幾個老姐妹聊聊天,喝個茶,看看熱鬧的,挺有滋味的。
可誰想到,我會在兒子的一個電話后,辭掉工作,跑去城里幫他們帶孩子。
那天中午,我正蹲在小賣部門口曬太陽,兒子突然打電話過來,說他們忙不過來,問我能不能去城里幫他們帶帶孩子。我一聽,愣住了,心里七上八下。說實話,我是挺想孫子的,可要我辭掉工作、搬到他們家去住,那可不是件小事。我猶豫了:“媽這把年紀了,換地方住也不習慣,再說你們媳婦會不會不高興?”
兒子在電話那頭語氣特別誠懇,說:“媽,你來吧,我們現在是真的離不開人。你要是能來,咱們這輩子就靠你了。你放心,將來養老我一定不會讓你吃虧,工資那點錢我補給你,您就安心在家幫我們把孩子帶好。”
聽他說得這么好,我心里也軟了。想著反正我掙的錢也不多,兒子都這樣說了,做娘的哪有不幫的?我點點頭,回了句:“那行,媽信你一回。”
我辭了工作,背了個大包,提了幾斤干豆角和咸菜,就坐上了去城里的客車。到他們家那天,兒子熱情地給我收拾了個房間,兒媳也笑著接過我的包,我心里覺得還挺溫暖的。
頭幾天,我確實過得還可以。孫子胖乎乎的特別可愛,看到我來了,就一把撲過來叫“奶奶”,叫得我心都要化了。我給他洗衣做飯,講故事哄睡,心里踏實極了。晚上兒子下班回來,還夸我帶得好。那幾天我心里還暗想,這決定下得不算錯。
可慢慢的,我發現這日子并不像兒子說的那樣輕松。每天六點不到我就得起床做飯,吃完飯還要趕著喂孩子、收拾衛生。孩子一哭就是一整天,我也不是年輕人了,抱一會兒腰就酸得不行。中午飯還沒顧得上吃,兒媳就一邊玩手機一邊說:“媽,這菜有點咸了。”有時候孩子感冒發燒,我一晚上沒睡,第二天早上她照樣淡淡一句:“媽,今天能不能再早點起來,咱孩子昨晚睡得不好。”
我心里那個苦啊,也不敢說,只能一邊擦汗一邊繼續干活。
最讓我難過的是,有一天,我實在太累,中午打了個盹,結果孫子自己跑去廚房翻了鍋鏟玩。兒媳回來看見了,臉當時就拉下來了,在廚房門口說:“媽,孩子要是出點事咋辦?你不是說自己能看好嗎?”
我臉當時就紅了,連連道歉,可心里像堵了塊石頭,難受得不行。那頓飯她連筷子都沒動幾下,坐了一會兒就回房了,門一關,我心都涼了半截。
兒子回家后,我跟他說:“我是不是干得不合你們心意?”他愣了一下,說:“媽,你別想多了,她就是脾氣直,沒別的意思。”
我笑笑:“行,媽不多話。”
可這事之后,兒媳對我就越來越冷淡。吃飯的時候話少了,笑容沒了,孩子稍微磕著碰著一點,就先怪到我頭上。有一天晚上,她把我叫到廚房,小聲說:“媽,咱家確實地方小,您要是覺得太辛苦了,還是回自己家歇歇吧。”
我當時怔了幾秒,以為自己聽錯了:“你是說讓我走?”
她沒看我,只說:“不是趕你走,就是……有點不方便。您年紀也大了,該歇歇了。”
我點點頭,眼淚差點沒繃住。我回屋開始默默收拾行李,沒說一句話。兒子那天晚上回來,看我把包都收好了,愣住了。我就說:“媽年紀大了,城里待不慣,也怕你們媳婦不高興,我還是回去吧。”
他嘴巴動了動,最后啥也沒說,只是低頭幫我把包拉好了。
回家那天,坐在大巴上,我望著窗外的高速路,一個人默默流了眼淚。不是委屈,是那種突然明白了的心酸。我這一生,什么都沒求過他們,就想在晚年幫幫他們,圖個兒孫繞膝的熱鬧。可現實告訴我,幫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承諾的養老變成了一句空話,原本的“需要”在現實的瑣碎中變了味。
回到老家后,我又重新找了份超市的工作,雖然錢不多,但心里卻安穩。我不再輕易相信“養老”這兩個字,不是兒子不孝順,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哪能指望別人來安排自己的后半生。
這事讓我學會了,哪怕是兒女再親,也不能放棄自己的生活。自己過得好了,才是最踏實的依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