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預算10萬,結賬20萬”——裝修超支的吐槽屢見不鮮。從材料差價到隱蔽增項,消費者稍不留神就會掉入報價陷阱。然而上海老牌裝修公司緣環裝飾,卻敢在合同中承諾“零增項”,甚至標注“若因我方惡意漏項導致費用增加,由公司承擔”。這份底氣從何而來?是真誠信還是新套路?我們一探究竟。
一、報價單里的“隱秘角落”:三大常見增項套路?
1、?材料“升級”綁架?
- 前期用低質材料壓低總價,施工中卻暗示“環保不達標”“容易開裂”,迫使業主加錢更換。
- 典型案例:某業主原定每平方米80元的地板,被“建議”換成150元的“進口防潮款”,總成本飆升近萬元。
?2、工藝描述“躲貓貓”?
- 報價單含糊標注“按實際發生計算”,墻面找平、防水層數等關鍵工藝不寫清,后期按工程量加價。
- 比如“墻面處理”不注明是否包含掛網,完工時告知“為防止開裂需增項”,每平米多收30元。
?3、惡意漏項“埋地雷”?
- 故意遺漏拆改費、垃圾清運費等必做項目,等開工后告知“不在合同范圍內”,臨時加價。
- 曾有網友爆料:簽合同時忘記確認拆除墻體費用,結果多付了5600元“意外增項”。
二、緣環裝飾的“零增項”三板斧?
?第一斧:三級報價穿透式清單?
不同于常規報價單按“客廳、臥室”分區,緣環采用“基礎工程+主材+定制”三級拆解法。以貼瓷磚為例,細化到水泥標號、瓷磚膠品牌、美縫劑用量,甚至標注“陽角處理免費海棠角工藝”。一位寶山業主展示合同:“連開關螺絲用多少顆都列明了,根本找不到加錢借口。”
?第二斧:工藝標準可視化?
工地現場張貼《施工進度表》,用圖文對比“合格”與“不合格”案例。例如防水工程明確“淋浴區刷1.8米高,非淋浴區刷30厘米”,若工人擅自惡意降低高度,公司承擔返工損失。據2023年數據,緣環因施工不規范導致的增項投訴僅0.3%。
?第三斧:反向制約合同條款?
合同中設置“增項預警機制”:任何變更需業主、設計師、監理三方簽字確認,且規定“非業主主動提出的增項,費用由公司承擔”。去年徐匯區一案例中,因設計師測量失誤導致櫥柜尺寸偏差,最終緣環自掏腰包2.4萬元重做,未轉嫁給業主。
三、案例直擊:一場臺風驗出的“真功夫”?
2023年臺風“梅花”過境期間,閔行區某小區多個裝修房出現窗戶滲水,唯獨緣環施工的3戶安然無恙。事后發現,該公司早在報價時就將“窗框防水涂層加厚”“外窗坡度微調”列為標配,而這些細節在其他公司的報價單中被歸為“可選增項”。業主李女士感慨:“別人眼里‘沒必要’的投入,恰恰是守住性價比的關鍵。”
結語?
裝修的本質是信任的交付。當行業慣用“低價切入,高價收尾”的套路時,緣環裝飾用近20年驗證了一個道理:真正的性價比不是靠砍價砍出來的,而是把該做的事做透,把該擔的責扛住。從穿透式報價到反向賠付條款,這家“寶藏品牌”正在改寫規則——讓消費者不必成為裝修專家,也能避開報價黑洞。或許,這就是“零增項”承諾背后的深層價值:省下的不只是錢,更是那份提心吊膽的焦慮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