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打開手機,刷刷某博某書,每個平臺都是在喊著生育率又跌了。
官方數據公布的結果是:2024年,中國出生人口大約954萬人,十年前呢?一千六七百萬。再早一點,八九十年代,動輒兩千多萬。
這落差,說實話,不用學統計學都能看出,出生人口像坐滑滑梯,嗖一下子就下來了。
有人捶胸頓足:完了,完了,這國家要沒了!
也有人一副吃瓜心態:少點人,房價是不是能便宜點啊?
更有人佛了:愛誰生誰生,我就是不生,怎么著?
生育率跌成這樣,到底是好是壞?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因為他們的數據很有代表性。
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頭大,他們的生育率一路掉,掉到今天,全日本平均一個女人生不到1.3個孩子。
結果就是,東京、京都這些地方,看著還熱鬧。
可日本鄉下,直接開啟“鬼城”模式,一棟棟房子空著,雜草比人高,小學一個班三個學生,醫院、郵局能撐一天是一天。
政府急了,發錢,給房子,甚至還搞相親推送,像點外賣一樣推人給你,就想提高點生育率。
但是沒什么用,年輕人都往城市跑,但大城市生活又卷又累,談戀愛都成奢侈品,別說生娃了,連見面都困難。
一句話總結,日本人口縮水30年,生活水平確實沒變差多少,可是人和人的孤獨感,變成了肉眼可見的災難。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孤獨不是選擇,而是必然。”
當你周圍連個打招呼的人都沒有,才知道,這話真不是矯情。
也許有些人可能會想,人口少了不是挺好嗎?因為資源多了,人均房子車子都多了,競爭小了,躺著不香嗎?
這聽著很合理對吧?
再來看看新加坡。
新加坡地方小,資源有限,所以一早就非常重視人口策略,不敢多生,但也不敢少生啊,可新加坡生育率還是常年全球倒數第一。
政府為了鼓勵生娃,政府給錢、給補貼、給育兒假,能想到的招兒都使了,但是大家就是不生,新加坡就開始引進人口,吸引移民。
為什么呢?人少了資源不就多了嗎,怎么還要引進人口呢?
套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一句話:“我們如果不提高生育率,可能連國家都保不住。”
一個國家維持運轉需要的人力資源是有數的,缺了補不上,可以用外來人口來補,可能一段時間會有些好處。
可是,外來人口多了,文化沖突也會多,社會問題也會隨之爆發。
所以這個問題很復雜,不是簡單的人少=資源多這么直白。
生育率下降的長遠影響
可能還會有人說,現代科技那么發達了,AI、機器人那么厲害,不生娃怕啥?將來讓機器人養我們。
機器是很聰明,也不用休息,充充電就能繼續工作。但問題是,機器不是人,它不消費,不交稅。
這個地球怎么運轉起來的?——經濟,經濟從哪兒來的,大頭就是消費,其他的還包括一些稅收之類的。
所以機器人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活人才行。
但有些人反駁說,生孩子太累太貴太不劃算了,因為從懷孕那一刻開始,身體、事業、生活節奏全被打亂。
一胎頂掉五年青春,二胎三胎簡直是極限挑戰。
而且,現代社會,卷得不要不要的,養娃成本飆到天上去,房子、學區、補習班,哪一樣不是吞金獸?
孩子成了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甚至空巢,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可你不生,我不生,等這一代人老了,誰給你遞水?誰給你推輪椅?誰幫你扛大米?
指望機器人?機器人也得用電,用芯片,還得保養,那一套套的維護系統,也得有人來搞;
哪怕再先進再全能的機器人,也還是需要人去發明去制造的。
所以,生育率下跌,短期看,好像沒什么大礙。
日子照樣過,地鐵照樣擠,外賣照樣送,但長期看,這是一場悄無聲息的倒計時,等到真正感受到的時候,想補救,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要是未來真的有一天,人口掉到5億,生活真能變好嗎?
好的可能性是有的,壞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好壞并存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科幻小說里給人類打造的未來有一些是琳瑯滿目的,也有些是荒蕪毀滅的。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是決定未來是什么樣子的標準。
-The End - 作者-李眉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