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當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 這場持續數年的輿論風暴,恰是娛樂圈法治化進程中最為醒目的警示碑。 2021年8月12日,《山河令》演唱會余溫未散,主演張哲瀚的日本旅行照突然在微博炸開。網友發現他不僅參加在乃木神社舉辦的婚禮,更在靖國神社前比耶拍照。 這座供奉14名甲級戰犯的場所,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意味著什么。最初粉絲還在洗白"哥哥只是旅游打卡",但央視當夜23:17分發布銳評:"民族傷痕不容觸碰"。 次日凌晨,娃哈哈率先解約,拉開26個品牌集體撤退的序幕。到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從業抵制令時,他主演的《維和防暴隊》已緊急刪戲。 時間倒回2019年2月,剛曬出北大博士后錄取通知的 網友查證發現,他發表在《廣電時評》的論文重復率達39.4%,涉嫌抄襲黃山學院教授文章。更諷刺的是,其碩士論文中有1791字與陳坤畢業論文雷同。 北電最終撤銷其博士學位,北大終止博士后資格,這場風波直接催生教育部"學位論文抽檢比例不低于2%"的新規。 2021年4月,張恒曝光的聊天記錄揭開驚天黑幕:鄭爽拍攝《倩女幽魂》77天獲1.6億 稅務部門核查發現,她通過拆分收入、虛假申報偷逃稅款4526.96萬元,最終被追繳處罰2.99億元。更荒誕的是,其母劉艷指導陰陽合同操作時,竟把微信聊天作為"商務談判"記錄,成為關鍵證據。 2019年6月17日,曾軼可連發9張邊檢民警證件照,控訴遭遇刁難。北京邊檢監控卻顯示:她拒絕摘帽配合檢查,兩次對民警爆粗口。 真相曝光后,草莓音樂節取消其演出,本已談妥的綜藝全面換人。人民日報點評"法治面前沒有明星通道"時,她正在家中用碎紙機處理解約合同。 這場鬧劇最終推動《出入境管理法》修訂,明確"任何人不得拍攝執法證件"條款。 這些事件猶如手術刀,剖開娛樂圈潰爛的肌理。 張哲瀚事件后,文旅部建立"劣跡藝人清單",接機粉絲超過50人需提前報備;翟天臨學術造假催生論文查重行業,本科論文重復率從30%降至15%;鄭爽案推動"演藝人員片酬銀行代發制",片酬必須由制作方對公賬戶直接支付。 最戲劇性的是曾軼可事件,直接促成北京邊檢升級人臉識別系統,現在旅客摘口罩瞬間即可完成核驗。 當2025年某劇組因主演稅務問題被迫重拍時,制片人看著每日百萬的損失賬單苦笑:"現在簽合同前,我們都先查藝人信用分了。"這些用職業生涯換來的教訓,正在重塑行業的游戲規則。 正如人民日報在鄭爽案中的警示:"紅線不能碰,以儆效尤,絕不姑息"——這或許就是破繭重生的必經之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