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35歲的李誕,頂著個大光頭,穿著件印花襯衫。
像個遛彎兒大爺似的坐在上海公園的長椅上發呆、逗狗,心里頭是不是有點五味雜陳?
一邊是:“嚯,可真行,年紀輕輕就財富自由,提前過上退休生活了,羨慕!”
但轉念一想,這哥們兒和他背后的笑果文化才剛經歷了那么大的風波,整個脫口秀行業都差點被“一鍋端”。
他這會兒的“歲月靜好”,到底是真的看開了、放下了,找到“人間不值得”的終極奧義了。
還是風暴過后,不得不選擇的一種低調和蟄伏?
五月初的上海公園。陽光挺好,李誕沒戴口罩,就那么大喇喇地出現了。
那身打扮,花襯衫、黑褲子、光頭配眼鏡,確實,說他像個提前步入老年的“閑人”也不算冤枉。
但這“閑”里頭,透著一股子“爺不在乎”的松弛感。
他先是找了個小館子喝咖啡,自得其樂。
然后就被路人認出來了,一對母女想合影,他也挺大方,沒拒絕。
最有意思的是那個合影的小動作,往阿姨那邊靠了靠。
這細節,簡直是把“求生欲”三個字刻在了腦門上。在如今這個網絡環境下,隨便一張照片都可能被過度解讀,尤其對于他這種自帶話題度的人物。
昔日舞臺上那個敢說敢“懟”、解構一切的李誕,到了生活里,也得這么小心翼翼,既有點滑稽,又讓人覺得,嗯,可以理解,挺真實的。
喝完咖啡溜達到公園,更是把“閑逛”進行到底。
找個長椅一坐,刷刷手機,看看草坪上跑來跑去的小孩,他還童心大發,跑過去蹲下逗兩句。
看見別人遛狗,又湊上去跟小狗互動一番。這畫面,你要是不知道他是誰,真就以為是哪個鄰家大叔在享受午后時光。
這狀態,確實符合很多人對“理想生活”的想象:不用擠地鐵打卡,兜里有錢,時間大把,每天就琢磨著去哪兒溜達、吃點啥。
尤其對于還在996里掙扎的年輕人來說,這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式的炫耀,能不羨慕嗎?
可問題是,李誕的這份“閑”,真的是他主動選擇的全部嗎?
這背后,是不是也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意味?這事兒,得從去年那場大風波說起。
時間倒回2023年5月,李昊石在脫口秀演出中的不當言論,像一顆炸雷,直接把笑果文化和他自己都炸懵了。
那個涉及到的比喻,觸碰了絕對不能碰的紅線,引發了全網聲討。
緊接著就是官方雷霆萬鈞的處罰:巨額罰款、無限期停演、立案調查。
整個脫口秀行業,尤其是高度依賴笑果平臺的生態,瞬間如墜冰窟。
李誕是誰?笑果文化的聯合創始人,曾經的核心大腦,一手捧紅了無數脫口秀演員,把這個小眾文化推向大眾視野的旗手。
雖然在那之前,他就已經退出了笑果的董事會,官方說法是“減少與內容無關的工作”,但這層關系,哪是工商變更就能撇清的?
他是笑果的靈魂人物,公司出了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獨善其身。
這場風波對李誕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損失,更是個人聲譽和事業方向的重創。
那個曾經靠著“人間不值得”的戲謔態度俘獲無數粉絲的“誕總”,那個看似能把一切都玩轉于股掌之間的聰明人,這次是實實在在地撞上了硬墻。
甚至一度傳出他被“無限期封殺”的消息。雖然“封殺”沒有實錘,但他從臺前大規模隱退,事業重心被迫調整,卻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誕,原名李瑞超,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的礦區。
他早年可不是現在這副“懶散”樣,也曾是個心懷理想、甚至有點“憤青”的文學青年。
大學讀社會學的他,去《南方人物周刊》實習的經歷,讓他對某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甚至有點心灰意冷。
后來進了廣告圈,靠著寫段子在網上有了名氣。真正讓他起飛的,還是《今晚80后脫口秀》,以及后來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系列。
他確實有才華,那種帶著點喪、有點小聰明、又似乎看透一切的表達方式,精準地撓到了很多年輕人的癢處。
他不僅自己火了,還把脫口秀這把火點燃了,捧紅了一票新人,建立起了笑果這個“脫口秀帝國”。
他懂得如何“在縫隙中表達”,如何在限制中玩出花樣,這是他的本事。
但人紅是非多,圍繞他的爭議也從沒斷過。有人說它越來越油滑、商業化。有人批評他的“人間不值得”是毒雞湯,消解意義。
他的私生活也一直被扒拉,和黑尾醬那段從開始就不被看好、據說還是酒后求婚、他對婚姻本身也流露出矛盾和抗拒的感情,最終也是離婚收場。
甚至他自己也在訪談里流露過一些遺憾和不安全感。這些爭議、成就、個人特質,共同塑造了一個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李誕形象。
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好人”或“壞人”,更像是一個時代情緒的集合體。
笑果風波之后,李誕確實低調了很多。
你看最近新出的幾檔喜劇綜藝,都沒他的影子了。有人說,豆瓣熱評都在問:“李誕去哪兒了?”
那他干嘛去了?答案你可能想不到那就是直播間。而且不只是單純帶貨,他玩出了新花樣:搞起了“深夜情感咨詢”。
直播間里,他化身知心大哥、男閨蜜,幫網友解答各種情感疑難雜癥。
什么“三個男人都愛我怎么辦”之類的奇葩問題,他都能跟你聊上幾句。據說還做得風生水起,成績不錯。
昔日那個解構一切、吐槽一切的“刺兒頭”,現在開始一本正經地幫人解決情感困擾了。
這背后,是商業上的精明算計,還是他經歷了人生起落、婚姻失敗后的某種反思和輸出?
可能兩者都有。但至少,他找到了一個相對安全、又能繼續發揮自己口才和影響力的新戰場。
那個曾經的“憤青”和“吐槽之王”,正在用一種更柔軟、更接地氣的方式,刷著存在感。
再回到那個在公園里溜達的李誕。羨慕?可能還是有一點。
畢竟,35歲就能過上這種“不用為錢發愁,想干嘛干嘛”的日子,誰不向往啊。
他的才華、運氣、抓風口的能力,都是實打實的。
這份“財務自由”,是他前半生奮斗掙來的,也是時代給他的紅利。
但這份“自由”,代價也不小。
笑果那場風波,就像在他高速行駛的人生列車上,猛地踩了一腳急剎車。
他如今的“閑適”,有多少是主動選擇的“看破紅塵”,又有多少是被迫轉型的“韜光養晦”?
那個曾經在聚光燈下揮灑自如、嬉笑怒罵的李誕。
如今選擇在公園的長椅上、在直播間的屏幕后,用一種更“安全”、更“溫和”的方式與世界互動。這是一種成熟,還是一種妥協?
我們羨慕他的“不上班”,羨慕他的“有錢花”,但或許更應該看到,這份光鮮背后,是他曾經付出的汗水、踩過的坑、承擔的風險,以及在巨大風浪后,不得不做出的調整和選擇。
他太適合當下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了。
關于才華如何變現,關于成功如何維系,關于爭議如何面對,關于個體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與其簡單地說“羨慕李誕”,不如把他當成一個值得琢磨的樣本。
他身上的那些矛盾、那些轉變、那些“喪”與“精明”的交織,或許能讓我們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多一點點思考。
至于他未來會怎樣?是徹底擁抱直播電商,做個“情感導師”兼投資人,還是像去年年底那樣,悄悄地在線下搞幾場脫口秀,試試水溫,等待時機?
誰知道呢。也許,就像他自己說的,他隨時準備著“煙消云散”,但也可能,他只是在廢墟之上,等待著下一場盛筵的開席。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2024-9-18
李誕個人抖音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