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shù)》中寫過一句話:
“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的人。就是因為這些話沒有說出來,所以很多人以為他們不存在或者很遙遠?!?/p>
當然,在胖胖看來,有些群體我其實不太喜歡“弱勢群體”這個說法。
我更傾向于稱之為“特殊群體”,不是為了粉飾,也不是出于偽善,而是因為“弱勢”這個詞,本身帶著一種施舍感,一種上對下的凝視,一種默認的結(jié)構性不平等。
我們不能永遠把一些本該被納入常態(tài)生活方式的人定義成“弱者”,不然他們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常態(tài)”。
這兩天呢,現(xiàn)代快報報道了一則新聞:
新聞的主角是位視障博主,網(wǎng)名叫@諾子喵嗚。
她在社交平臺發(fā)視頻,說她帶著導盲犬入住深圳北站地鐵站附近的某家酒店時,被拒絕了。
盡管她提前完成了線上預訂,并且多次電話溝通確認,但在酒店大廳等了足足三個小時,最后還是被酒店以“無相關接待機制”為由拒絕入住。
諾子喵嗚這次去深圳,是為了參加“世界孤獨癥日”的公益活動,活動地點離深圳北站很近,所以她早早就預訂了這家酒店的客房。
她不僅出示了自己的殘疾人證,還有導盲犬的工作證件,但酒店前臺與管理層多次溝通后,還是拒絕她和導盲犬入住。
胖胖這里要說明一點,前臺小姐姐的態(tài)度其實不錯,還陪她下了臺階,甚至幫她聯(lián)系新的酒店,甚至陪同諾子喵嗚到其他酒店入住。
事件發(fā)酵之后,5月4日凌晨,該酒店的深圳北站地鐵站門店發(fā)布了一則道歉公告,說是“由于疏忽”,給客人造成了不便,表示深表歉意,并強調(diào)該門店確實違反了品牌規(guī)定,歡迎攜帶導盲犬客戶再次入住。
酒店的集團客服也出來表態(tài)了,說會由相關負責人親自聯(lián)系博主道歉,并已更新系統(tǒng)狀態(tài),讓該門店支持導盲犬入住。
從新聞來看,這事看著像是“人沒問題,是系統(tǒng)有問題”。
但在我看來,正因為“系統(tǒng)有問題”,才說明了這家酒店的管理層根本沒有把所謂的“無障礙接待”放在心上。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一點:
這里不是前臺小姐姐問題,而是她在跟“系統(tǒng)”博弈。
而所謂的系統(tǒng),不是操作系統(tǒng),是管理機制、規(guī)則預設、應急方案以及品牌意識。
一個全國連鎖的酒店集團,在2025年了,還能質(zhì)疑“導盲犬可否入住”?
那說明這家酒店不是沒能力接待,是沒上心做這件事。你不重視,就沒有流程;沒有流程,就會有漏洞;有漏洞,就一定有人踩雷——這次踩雷的是諾子喵嗚,下次呢?
“系統(tǒng)無相關機制”是句看似中性的技術性措辭,但它背后的真相是:
這家酒店壓根就沒把特殊人群的需求納入到服務設計中。
當然,可以說是疏忽,但我更傾向于叫“選擇性忽視”。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yè),怎么可能在這種事上“沒機制”?
明明有明文規(guī)定:
《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也明確規(guī)定: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法規(guī)明明白白寫著,但企業(yè)、酒店的管理層卻“睜眼瞎”。
難道不是嗎!內(nèi)部流程連最基礎的“殘障人士如何順利入住”都沒預設,這不是欺負人是什么?
而且最諷刺的是,這次事件的主人公是為了參加“世界孤獨癥日”去深圳的——一個本身就關乎社會包容、多樣性、接納差異的活動,而她卻在現(xiàn)實中被一道玻璃墻隔開,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這更是一種更隱蔽的系統(tǒng)性排斥。
管理層只想著利潤、坪效、成本控制,卻從來不考慮,服務行業(yè)的第一責任,是“服務”。
難不成每一條進步都建立在一個人被迫站出來、用個人的尊嚴當成本,才能換來的一點點改進?
這種模式太殘酷了。
“無障礙”這三個字,不應該只存在于樓道標識和文案里,它應該是企業(yè)運營的一部分,是每一個服務環(huán)節(jié)的基本選項。
在胖胖看來,這種“系統(tǒng)無機制”才是真正的障礙。人和導盲犬都沒問題,是這個系統(tǒng)有問題,是這個系統(tǒng)的制定者不把人當回事。
難道不是嗎?
企業(yè)想要避責最簡單的一招就是“甩鍋給系統(tǒng)”。什么叫系統(tǒng)問題?說白了就是“不是我的錯,是系統(tǒng)沒設定好”。但系統(tǒng)是死的,人是活的,系統(tǒng)是誰設定的?還不是你這些管理層、制度設計者。
你不是系統(tǒng)的受害者,你是系統(tǒng)的設計者。
機制不是借口,規(guī)則不是擋箭牌。
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應該把“讓每一個人都能方便、安全、平等地使用服務”當作最低標準。
諾子喵嗚不該是“打破者”,也不該是“維權斗士”。
她只是想安靜地完成一場公益活動,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出行、住宿、生活。
而這份“普通”,才是系統(tǒng)該給予她的基本尊重。
我們太習慣把特殊群體的處境當成“例外”,但所謂的無障礙,不就是為了讓“不一樣”的人也能被平等對待嗎?
不是等他們來適應這個世界,而是讓這個世界愿意多走一步,讓他們能平等地生活。
文明的標志,也從來不是你對強者有多獻媚,而是你如何對待那些在社會系統(tǒng)中處于不便一側(cè)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