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腳七
與晚一年的《亮劍》相比,2004年同樣改編自都梁小說的《血色浪漫》在知名度上遠遠不及前者,但是這部講述「李云龍下一代」的電視劇不僅在故事本身上可以看作對于《亮劍》的繼續和升級,在所涉及的問題深度上也更具有可挖掘的空間。
《血色浪漫》(2004)
一方面,劉燁飾演的鐘躍民在性格和身份上都更像是李云龍的繼承者,從軍隊中刺頭到特殊年代的頑主,「叛逆」這根主線始終是我們能從這兩部小說的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最明顯的特征。
在《血色浪漫》中,鐘躍民以及以他為中心的一群大院子弟所的經歷,實際上正是作者在小說中想要展示的整個「新一代」,以及他們所象征的,那個年輕的中國所面臨的迷茫、壓抑、痛苦和自由。
另一方面,《血色浪漫》其實也回答了《亮劍》沒有、也不能解決的問題——李云龍如果活在和平年代會怎么樣。戰爭畢竟是一次巨大的虛構,亂世出英雄更重要是時勢的力量,而在解放后的新環境下,鐘躍民身上的反骨并不像李云龍一樣能肆意生長。《血色浪漫》在講述這一代人的最終結局的同時,也在為這個更現實的假設做結。
劇中的鐘躍民、袁軍、張海洋、鄭桐這一批角色,生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與新中國同齡,然后在自己的青春時代恰逢文革,青春的肆意與時代的真空相得益彰。
正如我們在劇中所看到的,父輩被隔離審查之后的這些大院子弟成為了他們引以為傲的「頑主」,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江湖義氣,在北京當頑主的這段日子顯然奠定了他們的命運底色,而在之后的整個《血色浪漫》的劇情,幾乎都可以看做是他們各自如何與這段生活和平共處的努力過程。
但是這種成長的傳奇色彩正如那部同樣將背景設置在這個時期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樣,具有強烈的身份/階級特征。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
如果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當中,馬小軍還可以借由青春成長的類型外殼來保持著某種單純的「男孩」身份,《血色浪漫》中的頑主們則以一場和「小混蛋」的械斗來彰顯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即便在一個混亂的時代里,跨越自身階級仍然是難以簡單完成的艱巨任務。
「小混蛋」以心狠手辣聞名,甚至連張海洋也承認「他真敢殺人,我們不敢」,但是最終也在一場混戰當中命喪黎援朝手下——黎海洋多年之后還成為了國有企業的總經理。「最看不起你們大院子弟」這句話與其說是一句挑釁,不如說更像一句無謂的掙扎。
《血色浪漫》(2004)
明確《血色浪漫》當中「大院子弟」和「平民階層」之間的這種分野相當重要,我們會看到在這部劇的各個階段,故事的核心都是身為大院子弟叛逆者的鐘躍民如何在自己的身份與他所接觸到的普通平民之間搖擺掙扎——插隊時期的秦嶺、當兵時期的吳滿囤、轉業后的高玥,再到找工作之后重遇的寧偉。
一旦走出北京的大院,鐘躍民就不斷受到真正的、活生生的中國社會的影響,就不斷目睹在社會飛速發展的劇變當中,一個個體本身如何風雨飄搖、身不由己。
在這個基礎上,《血色浪漫》所想要塑造的鐘躍民,其實正是一個先覺者的形象。
我們如果仔細梳理鐘躍民不同階段做出選擇的節點:小混蛋死了之后下鄉插隊、憨娃死了之后參軍、吳滿囤死了之后轉業,最后一個階段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以寧偉出事和秦嶺出國為終結,鐘躍民也結束了安穩的貿易公司經理的生活,后半部分已寧偉最后飲彈為止,鐘躍民連餐館也不開了,走向了下一個目的地。
每個階段都以強烈的死亡/告別意象來做結并不是巧合,鐘躍民在不同的環境當中,一遍遍目睹了個人選擇的無力和命運的詭譎,一次次地發現他在頑主時期所崇尚的暴力并無法解決問題——甚至,他也逐漸明白,他曾經以為自己可以依靠暴力解決問題的原因在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拳頭,而是他的身份,是「有個當干部的爸爸」。
這種反差對于鐘躍民這樣的理想主義者來講無疑是莫大的諷刺,在他每每和伙伴們聚會時自嘲「我最沒用」的時候,這一點體現得極為明顯。袁軍,大校軍校,駐外武官;張海洋,刑警隊長;周曉白,軍醫,這三個和他家境相似的幼年朋友顯然是成功者;鄭桐,這個和他一樣去陜北插隊的朋友,回城之后老老實實安分守己,也成了人民教師。
而相對的是,陜北的農民的生活質量,被誤診而夭折的憨娃,用軍餉養全家老小的吳滿囤,身強力壯卻身患肺癌的李奎勇,一身本事的寧偉最后走上絕路。這顯然是和大院子弟們的成功人生相反的另一面,是現實的底色。
鐘躍民的最大矛盾正在于,他身在光鮮那一面,卻心懷著另一面。
在劇集的后半段,鐘躍民幾乎一致深陷于這種圣賢般的緘默里,尤其在追捕寧偉的過程當中,鐘躍民的沉穩乃至漠不關心與張海洋的焦急之間的對比相當值得玩味。在某個瞬間,我們甚至會覺得鐘躍民早就洞穿了寧偉最終的解決,而他只是像一個已經看到命運軌跡的先知一樣悲憫地等待一切發生。
當一切如預言那樣發生之后,他在啟程去見證新的命運。
《血色浪漫》最終想要呈現的是一代人的迷茫,鐘躍民顯然就是這個代表。而也正是由于將所有張力集中于鐘躍民一個角色身上,這個角色具有了相當豐富的層次,他作為頑主的血性和成熟之后的柔和,對于女性的輕佻和用情之深,對待朋友的熱情和冷靜,都讓這個人物在當時收獲了相當粉絲。
當然,這個人物的成功也相當程度歸功于劉燁的表演,尤其是在個人形象上與鐘躍民的氣質相合,以至于多年之后,鐘躍民這個角色仍然是劉燁表演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血色浪漫》2004年首播,收視率相當可觀,甚至兩年之后與這部劇毫不相關的另外兩部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和《大校的女兒》都被民間冠以「血色浪漫2」和「血色浪漫3」的別名來傳播,足見《血色浪漫》在觀眾當中的影響之大。
雖然2004年最火的仍然是古裝宮廷戲(《金枝欲孽》),但是從這一年之后,2005年《亮劍》2006《士兵突擊》,軍旅題材以及相關的諜戰題材則開始火了起來。在不同類型熱潮的流轉中,《血色浪漫》出現在了那個最容易忽視的轉折的節點位置。
而且更重要的是,同時軍旅題材的《亮劍》可以常看常新,聚焦于知青和轉業軍人這樣特殊身份的《血色浪漫》在脫離了對歷史背景的理解之后,就很難理解那種復雜的情感了,對于更年輕的觀眾來說,這部劇或許更接近一部頑主版的《唐璜》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