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話:百年工運史,亦是奮斗史,工人階級在黨的領導下,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書寫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篇章。同樣,勞模精神也是推動通化市各項事業不斷前進的磅礴力量。我們講述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無不彰顯全社會對勞模價值的尊崇與弘揚。通化發布將刊發系列報道《百年工運 勞動風采》,讓身邊“沾泥土、帶露珠”的勞模故事走進人心,激勵通化市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爭當新時代的奮斗者。 ?
他在糧庫做過臨時工,借錢上山開了20畝參地,卻賠了個底朝天;為了還債趕集賣服裝,每天騎車往返百余公里;在修車行打工時,一次電擊事故讓他失去了半條胳膊;5年后的一場大洪水,又把他置辦的小賣店沖了個精光……坐在炕頭上,59歲的輝南縣輝發城鎮光輝村村民王艷忠娓娓道出了塵封的往事。
偷偷哭泣的妻子和不停哭鬧的女兒,讓一向生龍活虎的王艷忠打了蔫。就在他絕望的時候,輝南縣委組織部送來了扶貧金,還幫助解決了5萬元貸款,這讓王艷忠又鼓起了往日的精神頭。2004年,王艷忠去梅河口市沙河鄉親戚家串門,看到親戚用草繩機打草繩,覺得是個不錯的項目。2005年夏,他籌資購買了41臺草繩機,生產的草繩供不應求,效益挺好。同年冬,王艷忠收購了一家草繩廠,創辦了輝發城鎮光輝草制品協會,組織周邊村屯的農民入會,每年戶均增收1萬多元,還為周邊鄉鎮家庭貧困的殘疾人捐贈打草繩機,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2006年,王艷忠開始從事食用菌養殖和肉雞養殖。2012年冬,王艷忠帶領村民加工食用菌菌袋,因為人手不足累得夠嗆。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拿電焊、握鋼鋸,反復研究設計,硬是琢磨出了自動化流水線,一天下來頂6個勞動力,能省300多元錢,裝袋效率提高1倍以上,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銷往全國各地。有了這些經驗,王艷忠又把目光投在了設備除塵、無污染排放、秸稈轉化、冬季取暖等設備的研發改進上,立志為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不久后,王艷忠接到了遼寧省撫順市某工業區20余家企業的委托,他們的鍋爐由于設計和技術的原因,對當地的空氣和水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王艷忠親自帶隊到科研院所學習并反復試驗,在2016年研發出了靜電式鍋爐尾氣生物質碳化處理設備,幫助企業達到了限期整改的目標。經檢測,這套設備的諸多凈化指標顯著優于國家標準,基本達到了無污染,凈化后的水更是可以直接養殖青蛙。目前該產品已銷往遼寧省、黑龍江省等地的多家企業,獲得國家專利。2017年,他為輝南縣高集崗殯儀館研制了兩套自動感應環保設備,得到了縣政府和民政部門的肯定。2018年,他又研發出適合東北及高寒地區環境的高智能生物質燃料民用采暖設備,填補了我國環保采暖領域的技術空白,還根據省農科院適用標準,設計完成了一臺全自動鋪料機……
“通化市優秀黨員”“吉林省勞動模范”“吉林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如今,年近花甲的王艷忠依然在不斷地“折騰”。正如2023年亞殘運會宣傳片《愛之光》中的一段臺詞:“你說,完整要由自己定義;你讓我明白,我也可以讓人幸福,我也可以成為別人的驕傲;你說,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說我不可以。”
記者:張書源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史林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