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月照街道馬壩村沙溝林場苗族跳花場內人潮涌動,“非遺里的鐘山——第二十二屆月照苗族‘四月八’文化活動”在蘆笙悠揚、苗鼓鏗鏘中拉開帷幕。來自當地及周邊的苗族同胞與八方游客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一場文化與歡樂交融的盛宴。
當日上午,馬壩村跳花坪主會場彩綢飄揚,銀飾叮當。隨著繞花臺儀式啟動,苗族長老吹奏著蘆笙引領隊伍環繞花臺,青年男女身著苗族服飾隨著悠揚的蘆笙節奏緊隨其后。這一傳統祭祀儀式承載著苗族對祖先的追思與對自然的敬畏,更成為連接民族情感的精神紐帶。
活動現場。王述慷攝
開幕式在激昂的鼓點聲中拉開帷幕。舞臺上,身著絢麗民族服飾的鼓手們精神抖擻,他們手中的鼓槌如靈動的舞者,上下翻飛,敲擊出雄渾有力的節奏。激昂的鼓聲瞬間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
文藝表演環節中,《敬酒歌》以高亢嘹亮的嗓音展現苗族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將苗家待客的豪爽與溫情融入歌詞,苗族姑娘們身著百褶裙,手捧米酒向觀眾敬獻祝福,歌聲清亮悠揚。隨后,《銀項圈》以舞者手持項圈隨舞步叮咚作響,將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化作流動的視覺史詩。彝族舞蹈《阿西里西》中舞者們步伐輕快,動作協調,演繹出彝族節日的歡騰場景,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大家用歌聲和舞蹈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傳遞著對“四月八”苗族文化活動的深深祝福。
游客胡石花告訴筆者,她來自云南曲靖,是在朋友圈看到有這個“四月八”苗族活動,自己本來就對這個民俗活動比較感興趣,所以就約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
游客王啟海說,她是從貴陽過來的,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苗族的敬酒歌,非常熱情,唱的歌是平常聽不到的,活動比較具有民族氣息。
活動現場。王述慷攝
在非遺展示區,苗族蠟染、蠟畫和刺繡等非遺技藝驚艷亮相,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苗族蠟染以藍白兩色勾勒出古樸而精美的圖案,其獨特的冰紋如天然的藝術筆觸;刺繡展區更是五彩斑斕,將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等繡進布料,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讓游客們近距離感受到苗族非遺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銅仁游客李葉說:“今天第一次來四月八這兒看跳花,挺熱鬧的,還有這些蠟染,平時都不怎么看到,少數民族的衣服也挺多的,各有特色。”
活動現場,苗藥泡腳體驗和義診活動也備受歡迎。苗醫藥作為苗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中積累的智慧結晶,蘊含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此次義診不僅為大家提供了免費的健康服務,更讓人們有機會深入了解苗醫藥的神奇功效與文化內涵,感受苗族傳統醫學的獨特魅力,在傳承與交流中彰顯苗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
活動現場。王述慷攝
苗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輝學表示:“我們苗族中藥是我們祖祖代代傳下來的,希望經過這個四月八,把我們苗族中藥發揚光大、宣傳出去,讓大家曉得我們苗族還有我們苗族的中藥的文化。”
民俗活動區熱鬧非凡,拔河、單手抓雞蛋、剝玉米、辣味烙鍋等趣味賽事輪番上演。拔河比賽中,參賽隊伍緊握麻繩、雙腳蹬地,在整齊劃一的口號聲中奮力后仰;辣味烙鍋比賽現場則香氣四溢,選手們手持長筷熟練翻動食材,隨著滋滋作響的烹飪聲,一道道獨具風味的美食新鮮出爐,引得觀眾垂涎欲滴,考驗技巧與速度的單手抓雞蛋、充滿勞動趣味的剝玉米比賽等吸引群眾積極參加,現場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第二十二屆“四月八”苗族文化節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為人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更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它以獨特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愛上苗族風情,也為民族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展示民族文化、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胡文玥、胡品貴、王曉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