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說“大國博弈,小國為棋”,那既然沒有辦法坐在牌桌上,就應該遠離大國博弈的旋渦,老老實實發展自己。
可韓國偏不這樣做,根據觀察者網5月1日的報道,韓國大法院在當天撤銷了對共民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的“無罪判決”,并以“有罪意向”發回二審法院重審。
那么韓國大法院此舉,對韓國政壇未來的走向會產生什么影響?這背后是否又有美國的授意?
韓國政壇再次地震
年5月1日,韓國最高法院宣布撤銷對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的二審無罪判決,并以“有罪意向”將案件發回二審法院重新審理。
這意味著李在明很有可能在未來會被判處有罪,畢竟最高院對于次級法院還是擁有管轄權的,但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韓國大法院會做出這一判決,畢竟距離韓國總統選舉僅剩不到一個月,這一決定將會對韓國政壇產生巨大的影響。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4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獲得通過,而他也成為了繼樸槿惠之后,韓國歷史上第二位因彈劾下臺的總統。
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都已經到現代社會了,但韓國不可能一直沒有總統,所以在尹錫悅下臺之后,韓國決定在6月3日進行新一任的總統選舉。
這樣一來,李在明就成為了韓國總統的熱門人選,因為在尹錫悅時期,因為其很多政策都不得民心,李在明都站出來進行了反對。
而且在2017年的韓國總統大選和2022的韓國總統大選上,李在明其實都有參與,不過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
可以說這次李在明參選,已經是他政治生涯上的第三次參選,但在這關鍵時刻又被韓國大法院宣判為“有罪意向”,對他的總統之路屬實有很大的影響。
至于李在明犯了什么罪,那還要從2011年說起,當時李在明的職位是京畿道知事,而在關于城南市柏峴洞土地用途變更一事上,李在明在國會國政監察中作出“符合程序”的表述。
但韓國檢察院卻不這么看,他們認為李在明隱瞞了該地塊被違規劃定為“產業園區”的真實情況,所以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除此之外,就是李在明在與尹錫悅在2021年競選總統時,否認自己和已故地產腐敗案關鍵人物金文基有過交集。
但是對于李在明的否認,韓國檢察院卻拿出了一張兩人共同打高爾夫的照片,在確鑿的證據下,韓國檢方認為李在明當時是撒謊了。
對于韓國檢察院所提交的訴訟,在2024年11月的時候,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進行了受理,并且也宣判了李在明虛假陳述罪成立,但判處的刑罰是緩刑兩年。
誰也沒有想到,到了2025年12月底,當時的現任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韓國“緊急戒嚴”,而這場政變,也讓尹錫悅的總統生涯走到了終點。
尹錫悅倒臺之后,韓國政壇上威望最高的當屬李在明,所以在2025年3月份的時候,首爾高等法院二審卻推翻了一審判決,判定李在明無罪。
可萬萬沒想到,僅僅是過了一個月時間,韓國大法院就推翻了李在明的二審判決,這樣的結果,意味著李在明與這次的總統大選再次無緣。
除了這方面因素外,還有這次大法院的判決的審理速度異常迅速,僅用34天就將這個案子給判了,而且12名大法官集體參與了審議,這一“全員審理”機制本身就非常罕見。
而最讓人困惑的是,大法院在沒有開庭辯論的情況下倉促宣判,幾乎沒有遵循過去的司法慣例,要知道以往在一審與二審判決相左時,法院通常會采取發回重審或確認二審判決的方式來保證司法公正與謹慎。
但這次卻采取了直接撤銷并發回重審的決定,這不禁讓人猜想,這次大法院的行為是否過于干預了政治。
美國的目的
其實李在明的這個案件,很明顯就是美國在背后推波助瀾,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李在明作為進步派的代表人物,一直主張的就是讓韓國走向獨立自主。
但這種執政理念與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產生了沖突,而這次李在明又在選舉中展現出壓倒性的民意支持,所以他就成為了美國和韓國保守派勢力的眼中釘,遭遇“司法追殺”也不足為奇。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的歷史和國際關系背景,韓國和朝鮮這兩個國家曾經其實是一個國家,但因為地緣政治的影響,分裂成為了如今的韓國和朝鮮。
二戰后,韓國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了現代的政治體制和司法系統,并且開始積極介入韓國的政治事務,這其中韓國的檢察系統是由美國一手打造的。
再加上檢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導致其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美國對韓國實施政治干預的工具。
看到這里我們應該能明白,作為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是徹徹底底的“親美派”,2021年在與李在明的競爭中,尹錫悅明顯受到了美國的支持。
所以在其上任之后,尹錫悅就開始積極推動美日同盟和韓國的軍事依賴,但這種政策明顯傷害到了韓國的利益,所以李在明所在的“共同民主黨”對于尹錫悅這種對美國過度依賴的外交政策又堅決反對。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李在明的政治主張,他執行的其實還是文在寅時候的執政理念,主張“戰略自主”,強調韓國不應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應當有自主的外交政策。
尤其是在當前中美博弈越來越激烈的時候,李在明認為韓國應該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推動中韓友好關系。
除此之外,李在明還強烈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他認為“薩德”反導系統不僅不會有效防御朝鮮的威脅,反而會成為美國在東北亞監視中國的工具。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不想讓李在明上任,畢竟美國是希望通過韓國這一“橋頭堡”來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
可現在李在明卻想著“戰略自主”,又吆喝著要搞好中韓之間的關系,那美國想要在東北地區打造的美日韓同盟計劃不就破產了。
其實除了美國的因素之外,李在明這次政治生涯遭遇問題最大的推手還是其國內的權力斗爭,在韓國的政壇上,保守派和進步派之間的對立由來已久。
尹錫悅所代表的“國民力量黨”就是保守派,他們長期以來與美國保持緊密關系,在外交上傾向于站在美國一邊,甚至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不惜犧牲韓國的利益。
而李在明所在的就是進步派,他們主張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對華外交方面,強調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這一主張顯然與親美的保守派勢力相悖。
而這次尹錫悅被罷免之后,李在明在民調中長期領先,在當前這種國際局勢下,美國是不允許他們精心構造的東亞盟友關系出事的,所以才有了韓國大法院對于李在明一案火速判決一事。
這樣一來,李在明很有可能夠會因為這個案件,在未來十年當中不能在參與競選,這樣以來他的政治生涯就會被徹底抹除,而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布局還可以保持之前那種狀態進行。
信息來源: 無罪判決被撤銷,李在明參選韓總統之路再添波折 觀察者網 2025-05-01 韓德洙最后時刻辭職參選、李在明官司重審,韓國大選懸念陡增 第一財經 2025-05-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