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趙曉晨、吳蓉 實習生張萬宇、江仕志 佛山報道
“五一”假期,一場屬于年輕人的狂歡在佛山南海千燈湖音樂秀場上演。
5月2日至4日,華晨宇火星演唱會在千燈湖音樂秀場激情開唱,超炸live引爆超強流量,吸引了十余萬歌迷前來,且主要集中在19-29歲年齡段。從歌迷的來源地來看,跨省占57.7%,本省跨城占37.5%,佛山本地占4.8%,預計帶動地區文旅商貿消費超6.8億元。
“三天的票我都買了,因為三天的歌曲、玩法都不一樣,一點也不想錯過。”來自湖北武漢的小西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因為假期的票不好賣,所以特地請了兩天假,4月28日就趕到了佛山。5月2日,另一位歌迷從湖南衡陽趕來與她匯合。
事實上,為了看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旅行新方式。美團旅行發布的《2025年五一觀演旅游洞察報告》顯示,“五一”期間,95后年輕用戶在美團搜索音樂節相關產品同比提高107%。音樂節等展演經濟帶熱酒店、景點門票“提前訂”,其中提前8天以上預訂酒店、景點門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
演唱會經濟持續升溫,背后的驅動力是“體驗經濟”,也就是時下流行的“情緒價值”。如何將這股潑天的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成為各地發展“演唱會經濟”的關鍵。而華晨宇火星演唱會的出圈,除了頭部藝人的影響力之外,也與南海在配套服務、消費場景打造、產業融合等方面做足的功課密不可分,為“演唱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一張門票撬動一座城
佛山千燈湖音樂秀場草地上立起的“火星地表漂浮巨環”,在這個假期刷屏了。只見山形鏡面屏錯落層疊,機械臂與動態地屏隨節奏變幻,賽博朋克式場景引發觀眾驚嘆。據主辦方介紹,華晨宇火星演唱會采取首創“樂園模式”,一張門票能暢玩下午場和晚上場,打破了傳統單向的觀演模式,打造音樂演出、主題游樂園、藝術展覽與互動體驗為一體的復合場景。
3天演出中,華晨宇完成超15小時、100余首歌曲的表演,既有《異類》《七重人格》等高燃舞臺,也有《微光》等經典返場曲目。場外互動區同樣火熱,“晨宇炒飯攤”免費派發3噸炒飯,與中國美院聯動的“怪誕回旋曲”藝術裝置不斷吸引歌迷打卡。
(華晨宇火星演唱會佛山站激情開唱。主辦方供圖)
這場音樂盛宴的能量并未止步于舞臺,其影響力更延伸至場外,有效拉動當地全域消費。數萬人因演唱會齊聚千燈湖,直接帶動了6.8億元的地區文旅商貿消費,千燈湖片區酒店更是一房難求,同時餐飲、零售等相關服務業也迎來了營業額的大幅增長。
統計顯示,“五一”期間,南海5家星級飯店累計接待游客7754人次,同比增長23.57%;實現營業收入406.89萬元,同比增長28.55%。其中,保利洲際酒店累計接待游客3029人次,5月2日入住率超九成,3-4日房間爆滿,營收213.41萬元,入住人次及營收均位居全市星級飯店第一。距離演出場地最近的金融高新區地鐵站更是在5月2日至4日期間,單日客流量均超過3萬人次。
演出經濟的價值不僅在于瞬時流量,更在于觀眾“早點來、晚點走”的溢出效應。隨著舞臺表演落幕,許多歌迷們對城市的City Walk才剛剛開啟,消費半徑也從場館擴展至整個城市。
為充分發揮華晨宇演唱會帶來的流量,南海推動景區、酒店、商家等聯動,持演唱會門票的游客可享受吃、住、游、購、行一系列消費優惠,將單一的音樂消費延伸至全域文旅場景。例如,歌迷憑演唱會門票可享受南海影視城門票買一送一優惠以及保利洲際酒店、希爾頓酒店等多家酒店的專屬折扣;可在桂城各大商圈的餐飲店享受滿減、折扣等優惠。
承接流量的另一關鍵是細節里的城市溫度。針對外地歌迷的出行痛點,南海在演唱會期間開通了多條免費公交接駁線路,延長了地鐵運營時間,并增加了出租車和網約車的投放數量。同時,還在周邊停車場設置了專門的落客區和停車區,引導車輛有序停放。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南海全區10個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8.2萬人次,同比增長73.37%。南海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8.6%,其中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6.8%,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5.6%。
演唱會經濟也有效拉動佛山全市文旅消費顯著升溫。據統計,“五一”假期五天,佛山A級景區總共接待游客278.1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對比增長37.82%;營業收入13960.47萬元,按可比口徑對比增長33.83%。全市星級飯店接待人數30121人次,按可比口徑對比增長35.05%。
從“搶流量”到“筑生態”
不斷升溫的演唱會經濟,成為各城市拉動消費、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然而,隨著演唱會、音樂節等遍地開花,城市也面臨著競爭升級的新挑戰,競爭維度不只局限于爭奪頂流陣容、頭部IP。
從“五一”假期期間南海的實踐來看,之所以能承接住演唱會之后的第二波流量,最重要的是讓演出場所成為文旅資源的鏈接器、音樂節化作城市氣質的放大器。
通過打造“音樂+”消費場景,南海既打破了“場館內外”的物理區隔,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也激活了“一張門票撬動一座城”的消費鏈條,讓詠春文化體驗、龍舟主題餐飲等本土文化元素借勢音樂流量煥發新活力。
開唱之前,華晨宇與佛山本土文化的深度互動,為這場戶外音樂馬拉松持續加溫。他早早來到佛山,在祖廟中觀看醒獅表演、葉問宗師館里學詠春、疊滘觀龍樓看龍舟等等。一系列互動點燃了樂迷打卡體驗佛山非遺特色的激情。
南海順勢推出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延長了歌迷的停留時間。歌迷憑演唱會門票可享受祖廟博物館門票8折優惠、南風古灶免費參觀等福利。小西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自己來到佛山后跟著媒體報道打卡了華晨宇去過的地方,如祖廟看醒獅、疊滘看龍舟,還品嘗了佛山美食,深度感受了佛山豐富的文旅消費資源。同為歌迷的森林則專門與朋友趁著上午時間前往順德享受美食,“海鮮鍋底粥實在太美味了,還有佛山的牛雜、醒獅糕點,太有特點了。”
(南海有軌電車推出“火星專列”。圖源南海城建集團)
另一方面,南海還在演唱會周邊打造了多個特色消費場景,吸引歌迷消費。例如,在千燈湖環宇城,舉辦了“火星市集”,匯聚了各種特色美食、文創產品、手工藝品等,讓歌迷在觀演之余,還能體驗到不一樣的消費樂趣。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音樂節、演唱會等業態的蓬勃發展與文旅消費升級同頻共振。年輕群體對情感化、沉浸式體驗的需求,促使城市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能級;而文旅資源的整合創新,又為演出經濟注入可持續動力。
從南海實踐可以看出,要想讓“演唱會經濟”持續“吸金”,重點在于多元和細節,要在提升服務品質、創新消費場景、加強產業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近年來,南海積極布局演藝產業,逐漸形成了以千燈湖音樂秀場、南海體育中心、西樵山、賢魯島等為極點的演藝空間格局。今年,南海還啟動了包括“跟著演出游南海”在內的四大主題文旅促消費活動,計劃至少舉辦超20場次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音樂會,持續打響“演藝南海”品牌。
對于一座城市而言,音樂節慶不僅是文化消費載體,更是城市塑造品牌、促進產業融合的重要契機。在佛山南海,演出經濟正從“搶流量”轉向“建生態”。通過打通文化IP與消費場景的銜接通道,將短期客流轉化為深度體驗,使音樂演出成為展示城市底蘊、傳播地域文化的窗口。當觀眾帶走對城市特質的立體認知時,文旅發展便實現了從瞬時熱度到長效吸引的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