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與城市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活力的創新生態,成為眾多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策源地,其探索不僅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樣本,也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大國創新提供了觀察窗口和實踐參考。隨著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崛起,打破了中國科技創新“跟隨者”的刻板形象,中國科技逐漸走到世界科技創新的舞臺中央。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的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的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合著的《科創與中國:為什么是杭州,如何不僅是杭州》深度破解杭州六小龍的科創密碼,總結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范式。
《科創與中國:為什么是杭州,如何不僅是杭州》
曹鐘雄 鄭宇劼 著
中信出版社
本書從杭州“六小龍”出發,聚焦杭州科技創新的制度設計與實踐邏輯,從政策引導、資本布局、人才機制到場景營造與文化支撐,系統梳理了這座城市在構建創新生態方面的經驗路徑。杭州的做法并非不可復制,而是為其他城市探索自身特色發展模式提供了一種可參考、可借鑒的治理思路。
回顧全球科技創新史與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歷程,中國的創新由“干中學”而來,經歷了從模仿學習到自主創新的很長一段過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科技創新的天平正加速向亞太地區傾斜,中國的貢獻顯得越來越重要。以深度求索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向世界證明中國在從0到1科技創新領域創造的“我能”。中國以自主創新正在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開創一場科技創新的偉大復興。
在科技創新的關鍵時代節點,如何更好地推動中國科技創新、激發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熱情,是當今中國城市和企業面臨的“時代之問”。在《科創與中國》這本書中,作者結合大量數據與案例,總結民營經濟與新質生產力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以及可復制的城市和企業創新發展路徑。
當前,新一代企業家很多是“企業家精神”與“科學家式工程師精神”的結合,是敢于以“技術深蹲”換“產業起跳”的理想主義典型代表,是驅動中國科技大爆發的重要力量。這一代創新者已經突破“洗腳上田”一代的“時代局限性”,也沒有打一份工求“溫飽”的包袱,他們站在更高的新起點,秉持對科技和創新的理想追求,有韌性,也有耐力。
這本書既是一部地方創新的案例研究,也是一份關于大國創新路徑的深入思考,通過杭州的實踐,我們或許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科技創新的現實根基與未來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