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參加完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新疆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回到工作崗位后的譚振蓮仍然很激動,“愛與責任是我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未來還要繼續加油。”
譚振蓮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喜利媽媽社會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她以柔弱的身軀扛起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在崗位上砥礪前行、默默付出,用愛與責任書寫新時代社會工作的溫暖答卷。
譚振蓮出生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愛新舍里鎮烏珠牛錄村。從記事起,她就發現家里很熱鬧,因為父親是村里為數不多的高中畢業生,村民吃水困難,父親就在自家修了一口壓水井,每天一大早,村民會到水井旁排隊打水。父親還是最早在村里開收割機的人,經常免費幫助困難村民收割農作物。母親和父親一樣,也喜歡幫助別人,會將自己做的鞋子送給需要的人。
“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被愛溫暖著的人,長大后有能力了,我自然也想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受父母影響,譚振蓮從小就喜歡幫助同學、關愛老人。
高中畢業那年,譚振蓮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家里沒有積蓄,只有父親留下的一本厚厚的賬本,記錄著他借出去的錢。得知譚振蓮父親去世的消息,很多借錢的村民都主動來還錢。譚振蓮的姐姐是殘疾人,弟弟年幼,家庭重擔只靠母親獨木難支。譚振蓮考慮再三,放棄了繼續上學的機會,選擇賺錢養家,她到縣城當了一名服務員。
2004年初,譚振蓮和幾位小姐妹一起成立了一家家政公司。這期間,鄰居古麗大姐經常照顧早出晚歸的她。“她會給我留飯,還噓寒問暖。因為搬家和古麗姐姐失去了聯系,可我至今回想起她對我的幫助,心里都暖暖的。”譚振蓮說。
2014年,譚振蓮站在街頭,看著來來往往為生活奔波的人們,內心涌起一股強烈的沖動:她想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同年,喜利媽媽社會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從那一刻起,譚振蓮便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社會服務事業。
譚振蓮深知,婦女就業是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一環。為了幫助當地婦女實現就業,她精心策劃并實施了“彩虹計劃”貧困婦女就業指導服務項目。但開展免費培訓的過程困難重重,起初很多婦女對培訓持懷疑態度,擔心學不到實用技能,又浪費時間。譚振蓮沒有放棄,她一家一戶走訪,耐心講解培訓的內容和好處。
學員蘇力婭·阿蘇浦江參加家政培訓后,先是留在譚振蓮的家政公司學習經驗。在譚振蓮手把手指導下,學到本領的蘇力婭回到村里和丈夫開了一家物業公司,如今她帶著幾十名工人,負責幾個村的環境衛生。說起譚振蓮,蘇力婭很感激:“是譚老師讓我從一名家庭主婦變成了公司負責人,也是她讓我明白了女人也能走出去獨當一面,更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人就業。”
譚振蓮真心真情關心著每一名學員的學習情況。她邀請專業老師手把手教學,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在“彩虹計劃”的幫助下,共有350名婦女接受了免費培訓,她們的生活迎來了新的曙光。
除了關注婦女就業,譚振蓮還心系山區的孩子們。她多方奔走,整合各類資源,開展助學幫困活動,并多次深入山區,幫助了70多名孩子,給他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補助金。
作為黨支部書記,譚振蓮將公益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帶領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打造了多個志愿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她已組織開展公益志愿活動1600多場次。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志愿服務品牌,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譚振蓮說。(司路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