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身份證牽出“真假”兩個搶劫犯》報道截圖
東子是個網名,他的真實身份叫李東,北京青年報的調查記者。
我之所以深夜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剛剛在與東子聊天時,被他感動了。
我與東子聊天的內容,圍繞的是曾引發全國關注的一件奇葩案件。
“奇葩”不是一個形容詞,是這起案件真的很奇葩。
我給讀者們簡單回顧一下這起案件的奇葩程度。
2007年,一個叫李四強的智障人士在南京建鄴區雙閘派出所檢查外來暫住人口時,被查出他身上揣有張名叫“劉西文”的身份證,經上網比對和戶口所在地比對調查,“劉西文”是4年前在汕頭犯下數起搶劫大案的在逃犯。
就這樣,連語言都表述不清楚的“傻子”李四強,直接被包裝成真犯“劉西文”,在炮制出相關筆錄后,被南京警方移交到汕頭警方。
案件漏洞在如篩子一樣多的情況下,李四強被法院當成真犯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
更奇葩的還在后頭。
李四強在監獄服刑兩年多后,管教發現李四強并不是劉西文,通知家屬來確認并將該情況反饋到上級公安機關后,法院并沒有進行糾錯,而是把原判決書中所有“劉西文”改為“李四強”。
法院的意思是,案件沒判錯,名字判錯了。
奇葩還在繼續。
李四強刑滿出獄家屬看到其判決書后又發現,判決書上所說的案發時間里,李四強還在安徽老家村子里,根本就不可能在汕頭搶劫!
于是,李四強家屬決定上訴。
案件歷經6年上訴申訴后,依然沒有翻過來。
更奇葩的一幕,還在繼續發生。
2022年8月11日,真犯劉西文被抓捕歸案對搶劫事實供認不諱,并且親口承認“不認識李四強”后,法院依然咬緊牙關死不認錯,將李四強判成是劉西文的同伙。
可以說,如此奇葩的案件,聞所未聞。
就在李四強家屬面對鐵桶般的司法力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北京青年報像束拯救苦難的光一樣,出現了。
2023年2月2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經實地調查采訪后,在其官方公眾號“北青深一度”刊發了《一張身份證牽出“真假”兩個搶劫犯》一文,將該起奇葩的案件,曝光于公眾的視野。
北青青年報這束光,曾照亮過司法前進的路!
報道這篇深度調查稿件的記者,正是李東。
李東記者采寫的這篇文章刊發后,引發其他官媒及自媒體紛紛跟進,制造這起冤案的有關單位,一下子被陷入到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迎接來自全國網友的板磚和口誅筆伐。
在輿論的壓力下,廣東高院跑步入場,受理了李四強家人的申訴。
李四強最終被改判無罪,其家屬獲國家賠償234萬余元。
可以說,北青深一度的這篇文章,砸破了鐵桶般的司法力量,最終讓這起奇葩案件得以昭雪。
當然,也從一個角度上推動了司法的進步!
我和李東在聊起這起案件時,李東稱,“當初發稿時,案件還沒有確切要翻案的動向,所以發稿就意味著報社要跟公檢法硬杠,報社領導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稿子能發出來非常不容易。但是,需要幫助的人還很多,這破破爛爛的社會總需要人去縫縫補補。”
李東還稱,“李四強的案子無疑是司法的恥辱,也是一個公民平冤史上的典型案例,當然會被永遠提起。”
作為一個曾經從新聞戰線上退下來的老兵,我瞬間被李東的新聞情懷感動了。
是的,在這個絕大多數官媒將“輿論監督”當成禁區的時代里,依然還有很多心懷新聞理想的熱血男兒,舍棄更高平臺,放棄更亮名片,奔波在追問真相的路上。
也正是有李東這類人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也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需要直面的是,在當今的輿論場,在每一場真假交織、法情碰撞的新聞事件里,都有著中國式悲劇的彰顯,更有著李東類調查記者力爭讓各方當事人表達訴求的分寸感與客觀感。
但更多的,是奔走新聞一線媒體人的探詢和質疑,冷峻與思考,還有從另一個視角解讀時代中國的勇氣。
他們,有過無奈和辛酸,也寫下過驕傲與傳奇。
他們,親歷并藏掖著這個時代的痛楚和真相,但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落寞和悲愴。
文字是刀,是槍,是救人的良藥,也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利器。
希望北京青年報這樣的光,能永遠照耀下去。
希望越來越多的光,能照耀更多被掩蓋的黑暗與齷齪,最終迎來“時代中國”的光華世界。
向北京青年報致敬!
向李東記者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