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忠誠和熱血堅守“紅色前哨”(主題)
——記武警廣東總隊珠海支隊執勤一中隊(副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王振 廖彬華
“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車流客流持續處于高位,在口岸旁一座寫著“紅色前哨”4個大字的哨樓上,武警廣東總隊珠海支隊執勤一中隊戰士們在哨位嚴密注視著周圍情況,和位于各執勤點位的戰友一起,確保旅客安全有序通行。
中隊歷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部隊,1964年被國防部授予“紅色前哨連”榮譽稱號。組建以來,官兵歷經23次調整轉隸、移防搬遷,如今駐守在珠海這座開放之城、口岸之城,中隊官兵用熱血和忠誠堅守在“紅色前哨”,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被共青團中央評選為“青年文明號”,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20次。
“這里寫出的歌更具精神內核”
“我是‘紅色前哨連’的一員,我宣誓:忠于黨和人民,踐行歷史使命;拒腐蝕,永不沾,永葆紅連本色……”今年3月,中隊組織下連新兵前往位于港珠澳大橋施工便橋南橋頭的老哨位,面向橋頭矗立的“忠誠石”莊嚴宣誓,巨石上“紅色前哨”4個大字格外醒目。
“建設港珠澳大橋時,大部分建筑材料要通過這座便橋運輸,中隊立足保障大橋施工建設,將哨位前置到橋頭。”中隊指導員陳振煒向新兵介紹,“后來,施工單位為感謝中隊作出的貢獻,把這座‘忠誠石’送到了哨位。”
現在,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執行重大任務等時機,中隊官兵都會在這里宣誓。陳振煒說:“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如同這座巨石,守護著駐地的安寧,也抵擋了數不清的腐蝕和誘惑。”
“在中國南海之巔,有一支光榮的‘紅色前哨連’;誕生在戰火連天,呼吸著烽火狼煙沖鋒在最前……”夕陽西下,中隊營區內傳出陣陣動感旋律,結束工作的副中隊長唐祎墨,正帶著由步槍手、炊事員、司號員等官兵組成的“紅連樂隊”排練。翻開節目冊,他們要給戰友們演奏的是幾首自創歌曲。
“這里寫出的歌更具精神內核,很正能量!”去年調入中隊的唐祎墨,大學時就讀于天津音樂學院,平時喜歡寫歌,來到中隊后,他覺得自己仿佛來到一座創作“富礦”。
“戰爭年代,參加大小戰斗數百次,屢建奇功;和平年代,多次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去年,“紅色前哨連”第4任連長鄒金鳳回來參加交流活動,在中隊榮譽室內為戰友們動情講述梅開春面對嫌犯毫不退卻等中隊老兵的事跡,讓唐祎墨聽得入神。
后來,他在工作之余為中隊創作的《紅色戰歌》《紅色前哨》《紅連賦》等多首鼓舞人心的歌曲,在戰友間傳唱,其中既有抒情風、搖滾風,又有說唱風。他說:“真正了解中隊以后,會發自內心地唱出心中那滿滿的自豪感。”
今年春節,“紅連樂隊”在支隊舉行的晚會中驚艷亮相,現場戰友們的熱情被瞬間點燃。演出結束后,一名19歲的新兵激動地對樂隊成員說:“這是我聽過最燃的歌!”
“任務重大、使命光榮,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中隊長的軍事素質過硬,是我們的‘門面’。”提起中隊長謝志雄,官兵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支隊各類軍事比武場上的常客。
“其實剛來的時候,自身能力素質還是存在諸多不足的。”謝志雄回憶,剛來中隊時,躊躇滿志的他沒想到在演練中遭遇了“滑鐵盧”。
“1號區域發生突發事件,現命令你中隊應急力量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處置……”去年2月,大隊組織節前戰備拉動演練,由于一線情況接踵而至,這名經驗不足的“新任隊長”手忙腳亂,多次被導調員指出不足。
“平時不嚴抓戰備,戰時肯定要拖后腿。”謝志雄很快在中隊牽頭成立情況處置攻堅小組,沒日沒夜地扎在指揮訓練室和訓練場,加班加點找問題、訂措施。終于,他們在去年6月支隊組織的端午節前戰備拉動演練暨評比競賽中,獲得了支隊第一名,極大帶動了官兵練兵備戰的熱情。
“班長,我的訓練成績這么差,是不是不適合在這個中隊?”2023年,金凱倫參軍入伍,由于自己體能偏弱,直到新訓結束仍有部分訓練課目在及格邊緣徘徊,分到中隊后他感到壓力很大。
“入伍之初,我的軍事素質也相對較弱,但我深知,沒有過硬的軍事素質就沒法完成任務。”班長江鍇鍇告訴金凱倫,當年為了支持港珠澳大橋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隊多次搬遷,訓練場地不足,但是中隊官兵總會想盡辦法把訓練搞起來。他說:“任務重大、使命光榮,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在戰友們的幫助下,金凱倫抱著執勤業務教材加班加點鉆研,為練強體能素質,常常練到精疲力盡才肯罷休。如今,他的各課目都達到優良水平,多次登上中隊軍事訓練“龍虎榜”。
經過中隊官兵共同努力,他們在巡邏勤務規范、情況處置預案演練上已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針對可能發生的18種一般情況、14種重大情況逐個反復研究、演練、復盤,不斷提高哨兵執勤應變能力,探索總結“一線執勤哨兵能應急、二線臨近巡邏能增援、三線周邊力量能封控”的戰法在全總隊推廣。
“守護人民群眾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咚、咚咚、咚……”前不久,在珠海市某兒童康復中心舞蹈室內,一群孩子正感受著從地板傳來的鼓聲震動,隨著節拍翩翩起舞。幾名中隊官兵揮動雙臂用力地敲鼓,與這群“特殊兒童”共同排練無聲的舞蹈。
2007年的一天,時任中隊長古小彬外出辦事時路過這家康復中心,偶然看到孩子們升國旗時嚴肅認真地用手語“唱國歌”,從此武警官兵與這里結緣。
“剛來到中心組織排練時,不知道怎么通過手語給學生講解節奏、動作要領,只能一次一次地示范。”負責舞蹈排練的下士查鍵鑫說,一節課下來自己幾乎是滿身大汗,但是看到孩子們努力跟上節奏認真學習的樣子,他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孩子們每次見武警戰士,都會開心很久。”康復中心院長許月娥介紹,武警官兵為孩子們帶來好吃的東西、精彩的表演,像孩子們家人一樣,很多孩子康復時學會的第一句話是“武警叔叔好”。
2017年,超強臺風“天鴿”以16級風力席卷珠海,中隊官兵聞令而動,緊急投入搶險救援工作。
“倒灌的海水將情侶路淹沒,人工島上被困的兩萬余名工人迫切需要救援。”鄧偉強回憶道,平時開車10分鐘的路程,官兵們卻摸索著走了近1個小時。“大家都是蹚著洪水、手拉著手前進,怕一不小心被浪卷進大海中。”
“武警官兵來了,我們有救了!”到達人工島后,現場頓時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救援現場,戰士劉明星再過幾天即將脫下軍裝退伍,但他卻說:“退伍了我也是一個兵,也是‘紅色前哨連’的一員,守護人民群眾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3天行動時間里,中隊先后投入60余名兵力,每天連續奮戰10個小時,協助地方政府安全順利轉移群眾30余名,清理街道6條,清理被壓汽車10余輛,轉移被刮倒樹木90余棵,受到駐地政府和地方群眾的一致贊譽。
4月23日下午,隨著紅綢徐徐揭開,由珠海市委宣傳部牽頭建設的“紅色前哨連”廣場正式投入使用。廣場位于珠海市情侶南路與安瀾街道交匯處,與遠處的港珠澳大橋交相輝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加揭幕儀式的市民張平說:“‘紅色前哨連’是一支擁有光榮傳統的部隊,我當兵時就以他們為榜樣。作為退役軍人,我要繼續向他們學習,干好本職工作,一起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