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印度在黑暗中,對巴基斯坦發起新一輪大規模攻擊,此次攻擊規模范圍非常大,稱得上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后,印方對巴基斯坦境內最大規模的一次入侵了。
但是從目前的戰局來看,先發動者印方一邊,似乎并沒有占到什么優勢。
(印軍前線亮出白旗)
印軍的通報是這樣的,印度武裝部發起了“朱砂行動”,對巴基斯坦境內的部分恐怖主義基礎設施進行了打擊,此次行動并非為了升級局勢,而是具有針對性和克制性的,同時打擊也取得了有效進展。此外,印方還特意將行動通報了美國和俄羅斯一邊。
然而沒過多久,巴方就站了出來,揭穿了印方所謂“取得有效進展”的謊言。
巴基斯坦防長日前表示,印巴兩軍確實在克什米爾附近展開了正面交鋒,但是在空戰期間,巴軍使用殲-10CP戰斗機,成功干擾了印方“陣風”戰機的雷達和通訊系統,印方六架戰機失去態勢感知,最終被擊落。
為了增加可信度,巴方還列舉出了印方被擊落戰機的具體型號,其中三架是印度從法國進口的“陣風”戰機,一架是印度國產的蒼鷺無人機,另外兩架是SU-30戰機和米格-29。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信息部長塔拉爾還證實,巴基斯坦武裝部隊還摧毀了印度的數個檢查站,并襲擊了印度旅的指揮部,此次襲擊使得印度軍隊陷入混亂。甚至印度軍方已經在邊境沿線的一個關鍵檢查站升起了白旗,表示接受失敗。
經過這一番交鋒,主動出手的印度方面,原以為自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想借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殺殺巴基斯坦方面的威風,結果反倒被巴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巴基斯坦擊落印度戰機)
事實上,印方之所以落了下風,是因為其沒有預料到,巴基斯坦在軍事領域的總體實力,已經同其不分上下了。
就拿空戰體系來說,殲-10CE與PL-15E導彈的組合,就幫助其在實戰中取得了顯著戰果。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PL-15E射程達150公里,配合殲-10C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在超視距外鎖定并擊落印度陣風、蘇-30MKI等先進戰機。這種“發現即摧毀”的能力,打破了印度對法國陣風戰機電子干擾系統的依賴,暴露了印軍裝備的實際短板。
且當下巴基斯坦已經擁有7架預警機了,數量超過印度,其中紅旗-9P遠程防空系統也具備在實戰中展現“區域拒止”的能力,探測半徑達300公里,攔截速度達6馬赫,一旦印度戰機進入克什米爾領空,就會被鎖定并擊落。這種空天一體的信息化作戰模式,顯著提升了巴軍的戰場感知和攔截效率。
而印度一邊,三大結構性缺陷使得其很難在空戰中取得優勢。
首先是裝備體系碎片化,印度空軍主力戰機來自俄、法、美三國,導致維護標準不統一,比如陣風的“流星”導彈就和蘇-30MKI的R-77導彈無法通用。且戰時供應鏈還容易受地緣政治的影響,這就使得印方在戰場上會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
其次是戰術思想滯后。現階段印度仍依賴的是“重型機決勝輪”,這次軍事行動中就把蘇-30作為核心,但是該機型的雷達實際探測距離不足140公里,且缺乏電子戰硬殺傷能力。反觀巴基斯坦一邊,通過合理搭配實現了超視距打擊和近距離格斗的平衡,從而奪得了制空權。
最后是戰略資源錯配。印度現階段共有36架陣風,分散部署在中印、印巴兩線,但實際可用戰機數量不足20架,而巴基斯坦一邊集中優勢兵力,在克什米爾方向形成殲-10CE與梟龍Block3的局部數量優勢。此外,印度還將75億美元都用到了采購“陣風- M” 艦載機上,卻忽視了陸基防空體系的升級,導致紅旗-9P等中國裝備在實戰中壓制了印軍巡航導彈襲擊。
(巴方士兵)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這次印巴的新一輪開火,實際上就是2019年印巴沖突的重演,當時印方就落了一個戰機被擊落,飛行員被俘的慘淡下場,如今印方被擊落戰機數量已經上升到六架,在這種制空權無法到手的背景下,地面攻勢恐怕更難開展下去。
此外,現階段和2019年不同的一點是,當時印方迅速取得了英法美的道義支持,但如今在俄烏沖突、中東危機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南亞的關注度明顯降低,在印方通報后美方只感慨了一句“太可恥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支持。
再加上中美對抗格局尚不穩定,美方很難支持亞太地區爆發新一輪沖突。所以對于印度而言,此次沖突結局更為尷尬,不僅未達成“震懾巴方”的目標,反而因裝備與戰術缺陷暴露短板,導致印方國際形象受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