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半月談》2025年第9期內容
隨著夜幕降臨,河北省滄州市麗景社區的院落變得熱鬧起來。十幾個孩子接連攥拳、勾腿、翻跟頭,跟著師傅郭雪迎學習清招短拳。75歲的郭雪迎,堅持29年義務教授武術,將習武理念傳遞給近千名青少年。
滄州市,大運河縱貫全境。像郭雪迎一樣,生活在大運河兩岸的人們,習慣于把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見義勇為當作至上的精神追求。至今,已有近1800人獲評“滄州好人”,309人獲評“河北好人”,200人獲評“中國好人”。
在滄州市運河區麗景社區,郭雪迎指導孩子們練習武術 楊洋 攝
凡人善舉,持續涌現
在志愿滄州愛心服務站(中心醫院店)有一個“愛心專座”。每天早上6點半,家住祁孟莊村81歲的劉書娥用三輪車載著孫女來這里吃早飯?!拔乙粋€人帶著孫女生活,除了低保沒啥收入,做飯也不利索。”劉書娥說,“多虧了這些好人,讓我們每天早晨來這里免費吃飯。”
店長周淑云回憶,第一次見到劉書娥時,瘦弱的老人怯怯地問她能否帶孫女來這里吃飯。周淑云不僅答應下來,還專門留了“愛心專座”,讓她和孫女早點吃完去學校。
2021年開始,滄州在大運河兩岸建設愛心服務站,由志愿者為環衛工人和困難殘障人士提供免費早餐,日均參與志愿者人數30余人、用餐人數達160余人。滄州還在各廣場、公園、社區廣泛建設志愿服務站,每年由社會力量牽頭開展的善行義舉活動達3000余場次。
志愿者為前來用餐的環衛工人打飯 劉星辰 攝
滄州是一座具有1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熱情好客、厚德誠信之風盛行。2007年,滄州市啟動“滄州好人”典型代表宣傳選樹活動,通過“村隊好人”“樓院好人”“社區好人”等評選,越來越多的草根英雄和身邊好人被發現、選樹和宣傳,全市涌現出6.8萬多名草根模范。2014年,建設“好人之城”納入滄州城市發展戰略。
一系列組合拳,讓“好人之城”不斷凝聚向上向善的風氣。“雷鋒奶奶”謝清潔,一生捐款100萬元扶危幫困;青縣204家孝老食堂里志愿者免費供菜、輪班做飯,其他社會力量也廣泛參與。近年來,滄州各地頻現好人“扎堆”現象。青縣3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位居全國縣級前列。
微光成炬,薪火相傳
打造“好人之城”,貴在凡人善舉薪火相傳。如今,做好事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好人文化逐漸沉淀,凝固為扎根大地的文明現象。
3月3日,“渤?;辍敝驹阜諈f會發起人、國家電網河北電力(大運河·黃驊)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吳玉良,將今年攢到的第一筆“點五生活”愛心救助款5000元,轉交給青海省一名患病女孩的母親。
國網滄州供電公司的青年員工和“渤?;辍敝驹刚邆?,每天堅持捐5角錢?!懊咳嗣刻炀栉迕?,一點一滴聚大愛,我們管這叫‘點五生活’。”吳玉良說,目前已積攢200多萬元,全部用于幫貧扶困。2019年,吳玉良入選“中國好人榜”,做服務、爭先鋒的氛圍蔓延至整個公司。近年來,該公司有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0人獲評“滄州好人”。
被善意沁潤的心靈,常會有“自己淋過雨,也想為別人撐把傘”的想法。2016年,王珍平的孩子兩歲多還不會說話,被誤診為孤獨癥?!扒榫w幾近崩潰時,大家安慰的話語、實用的經驗,對我來說如同救命稻草?!蓖跽淦秸f。
由于這段經歷,王珍平下定決心帶頭成立“星月社”,這也是滄州首個孤獨癥患兒家庭關愛團隊。她賣了房子給孩子們請專業的老師,免費提供藝術療愈?!按蠹覍ξ疑斐鲞^援助之手,我也想盡全力回報他們,帶著每個寶貝一起往前走?!蓖跽淦秸f。
滄州在主干道、游園廣泛展示好人事跡,讓好人為城市代言。位于核心地段的滄州道德館,一個個“好人”的事跡令人淚目。作為以身邊好人為主題的展館,滄州道德館不僅是一個展示滄州善舉的平臺,更是傳播美德的課堂,激勵著人們向善向上。
同時,滄州將“好人之城”建設納入校園思政課內容范疇,將好人進校園活動納入“童心明德”教育實踐活動?!皽嬷莺萌恕弊哌M學校,學生走近“滄州好人”,實現了學有榜樣、做有標桿。
善者不虧,行之則遠
為讓更多凡人善舉獲得尊重支持,滄州市成立好人后援協會,吸納機關單位、社會團體和志愿者參與,成為好人們的堅強后盾,讓好人有好報。
“在尋訪回民支隊英勇事跡和為烈士尋親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患乳腺癌,而且到了晚期。滄州好人后援協會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為我送來了2萬元?!鲍@評“中國好人”的愛心作家王英說,“真的很感動,真是好人有好報?!?/p>
多年來,滄州好人后援會已累計為“滄州好人”提供幫扶資金1120余萬元,解決實際困難近800件,真正做到“別人有難好人幫,好人有難社會幫”。
滄州市委、市政府將走訪慰問“滄州好人”列為每年的常態性工作,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家庭狀況,及時提供幫扶救助。同時,社會服務行業為“好人”預留專門窗口,全市大型文化活動設“好人專席”,市區三甲醫院開辟“好人”綠色就醫通道……一個個舉措,真正為滄州營造了尊好人、學好人、爭當好人的良好氛圍。
滄州市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張超說,滄州“好人之城”建設將不斷創新形式載體,自我完善提高,讓“學好人、做好人”成為滄州干部群眾自覺奉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追求。
半月談記者:李鳳雙 范世輝 白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