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全國首部城市數字治理地方法規本月起落地施行——
領跑“數治”立法,為何是南京?
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一直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主線。《南京市城市數字治理若干規定》5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城市數字治理的地方性法規。
“摸出來”的好經驗,亟須立法固化推廣
答案A:多年來,“摸著數字石頭過河”,摸出來的一批先進經驗和長效機制,已具備上升到法律層面進行固化的條件。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數字治理工作,把城市數字治理作為城市治理的一種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加以探索,且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了《政務數據管理暫行辦法》《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暫行辦法》等制度措施。數字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數據共享開放利用、“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也亟待通過立法來固化、推廣。
答案B:此次立法,突破性地將國家頂層設計轉化為地方法規,打造特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南京樣板”,彰顯服務國家戰略的省會擔當。
南京市數據局局長楊波介紹,這兩年,國家、省級層面圍繞城市數字治理,出臺一攬子政策。好政策如何從“設計圖”迅速變成“施工圖”呢?南京市加速“數字南京”與“數字中國”戰略的地方實踐銜接。通過立法,更好地讓國家、省級相關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例如,將《江蘇省政務“一朵云”建設總體方案》《江蘇省公共數據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的政務云管理、公共數據管理等新要求,以立法形式,在南京這塊土地上進行“精準滴灌”,確保省級政策精準生根。
打通難點堵點,把“信息孤島”拼成“數據大陸”
部門間一體化推進合力不足、公共數據質量不高、系統整合不全面……南京市在城市數字治理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點堵點問題。“這些問題制約全市整體數字治理水平的提升,影響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南京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定》共計27條,以“小快靈”立法為導向,立足南京實踐,對平臺建設、治理場景、監督保障等環節進行系統性規范,把一座座“信息孤島”拼成一塊超級“數據大陸”。
很多治理問題的癥結,往往都回到一個點——“誰都管,誰都不管”。而要治理好一座近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此繁雜的系統工程,究竟由誰來牽頭負責?《規定》對城市的“大小物管”的權責架構進行明晰確認。由市政府對城市數字治理工作實施組織領導,市數據主管部門承擔統籌數字治理的關鍵職責,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推進相關工作。市、區和江北新區、鎮(街道)三級城市數字治理機構負責提供數字基礎能力支持和數據服務。
要治理好這座“數字大城”,既要靠職責、靠機器,更要靠人。什么人最關鍵?首席數據官。南京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推動政府部門和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協同發展。記者了解到,南京已在全市12個區、42家市級部門建立起一支首席數據官隊伍。下一步,南京將推動首席數據官隊伍擴面,打造覆蓋市、區、街道三級的首席數據官工作體系。首席數據官并不僅限于機關部門,還將在市級國有企業中探索實施,鼓勵各區在企業中推廣。
上安全“緊箍”,數字治理有速度也有溫度
既要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生活,也要謹防數字“裸奔”造成的危害。《規定》為數據安全上了“緊箍”。南京市數據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要雙管齊下:一靠制度嚴管,由市數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完善落實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制定重要數據目錄和數據流通負面清單,構建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等風險控制機制;二靠市場手段,支持相關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發展和提供數據安全產品和服務,共同看管好城市治理的“安全閥門”。
《規定》還突出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涵蓋人工智能、數據空間、物聯感知等新興領域。《規定》提出,拓展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過程的應用場景,提升公共安全、規劃建設、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智能化水平,深層次賦能城市治理。
近年來,南京探索打造“城市之眼”感知系統融合平臺,對整座城市實施“一網通管”,技術和能力在全國處于領先梯隊。這雙“城市之眼”究竟有多犀利?記者在南京城市數字治理中心里看到,“一網統管”運行大屏上,畫面不停閃動。工作人員可實時調取全城范圍內高達20萬路的人員與車輛通行視頻流。“城市之眼”還接入視頻監控、消防水壓監測、電子水位儀、可燃氣體監測等67類30.6萬臺感知終端,實時收集全域各類信息,然后通過“AI大腦”進行加工處理,這座“會思考的城市”運行起來聰明又高效。
《規定》還充分發揮民生“探頭”作用,構建有溫度的數字治理新生態。針對基層數據重復采集以及系統門戶多、登錄賬號多、系統密碼多等突出問題,促進數據直達基層,市有關部門應當向區、江北新區以及鎮(街道)、村(社區)提供基層治理所需的公共數據,讓基層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服務群眾上。(聶 偉)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