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大片玩梗、玩視效、玩IP,
國產電影掉進三玩(完)陷阱。
五一檔電影票房成績出爐。
如我節前預料:毫無懸念,果然慘淡。
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五一檔檔期內總票房超7.4億元。
其中,影片《水餃皇后》《獵金·游戲》《幽靈公主》位列票房榜前三位。
而按照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5年五一檔,同比去年下滑了51%。
檔期觀影總人次為1889.5萬,同比下降50.03%。
日均票房1.49億元,為近五年檔期票房最低。
上個月的清明檔新片扎堆,但票房最后不及去年同期一半。
今年4月票房為11.97億,同比去年4月的22.39億也有著接近50%的下滑。
對于整個電影行業而言,這組數據并不樂觀。
令人意外的是,上映三個月、密鑰延期三次的《哪吒2》仍憑借近6500萬元的票房殺進五一檔票房前六,日票房一度反超多部新片。
更耐人尋味的是,其更拿下貴州省五一檔票房冠軍(293.98萬元)。
因為號稱全亞洲最大的IMAX-GT影廳就坐落在貴州省貴陽市,不少影迷都趁著“五一”假期到貴陽越界影城打卡。
在貴州,五一檔排名第二的《水餃皇后》票房占比僅19.2%,遠不如《哪吒2》的33.2%。
同時,曾被視為大檔期“爆款密碼”的喜劇片,在今年五一檔也失靈了。
有評論人就指出,《人生開門紅》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雖然在選題上與時俱進,聚焦直播領域和網紅生態,但故事創新不足。
《2025五一檔數據洞察》則提到,春節檔后至五一檔前累計上映影片78部,其中僅4部票房過億,還有67%的影片票房不足1000萬元。
哪吒成就了2025年電影的最大輝煌。
但整個中國電影行業似乎整體都很萎靡。
電影行業表現不佳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的解決辦法又該是什么?
對此,界面新聞記者張友發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五一檔體現出了中國電影的迷茫:到底是大片化、還是內容化。
結果,就異化成了大片玩梗、玩視效、玩IP(流量明星、跨界IP)的三玩(完)體驗。
事實上,國內已經有一些聲音在檢討近年來國產電影大片化浪潮帶來的問題。
之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提到,要重視低成本電影的創作,在非周末時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成本可控的作品,來滿足觀眾在不同時段的觀影需求。
而大片化的最典型特征就是越拍越長,沒有2個小時不好意思進院線。
結果,一個集中敘事、在銀幕上高爆燃情的電影,也就被生生拉長了。
結果,低成本影片就劇情不夠、玩梗湊;高成本電影就劇情不夠、視效湊。
卻忽略了電影的本來面目:
有戲,還是沒戲,關鍵在于能否和觀眾的心靈去交流,而不是劈頭蓋臉賞頓爆米花。
觀眾需要的不是一味的大片,而是滿足自己內心需求、形成某種情緒共鳴的有深度的影片。
這些,我在五一檔開啟前的《》中,早已預言。
中國電影,現在最需要什么?
一個很市儈的詞:錢。
怎么去賺錢,靠票房嗎?
為電影行業要做的是拓展新的商業化機會,其中衍生品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電影無論票房怎么樣,終歸產業規模就只有那么大。
如果用衍生品將檔期延長,增加產品的存在感,去獲得更廣闊的收益,增加線下消費的場景和頻次,反哺到電影的制作中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公司應該拋棄上一個階段較重的模式,比如華誼兄弟對主題樂園的重注投入。
絕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重公司,電影產業更多的要去做合作。
不得不說,《哪吒2》作為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超級IP,有著極強的典范意義。
下一個《哪吒2》肯定需要時間去培育,但這個過程,中間行業需要去做各種合作嘗試。
去做跨界的聯名也好,或者作為實物產品去促銷也好,都是可以去考量,可以擴大電影的影響力和受眾范圍。
相比時長、成本和影院數量,培育IP是一個更加長期和艱難的過程,但或許也是電影行業能夠尋找想象力的唯一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