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薛關村
晨光初露,薛關村開始蘇醒。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走向田野,走進大棚,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凌晨5點,薛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反翠走出“家”門,走進自家的大棚,和雇傭的工人一起采摘黃瓜。她的丈夫則開始分揀頭天晚上采摘的豆角。他們要抓緊時間,把最新鮮的蔬菜送到縣城的店家手里。
多年來,劉反翠的一天就是這樣開始的。為了方便照看大棚,劉反翠早已把家安在了大棚旁簡易的板房里。這是她對大棚的堅守,也是對大棚的偏愛。
6點10分,劉反翠接到一個電話,便急匆匆放下手頭的活兒,騎著電動車趕往約定地點。她要到村西頭處理一起綠化糾紛。
農村的事接二連三、千頭萬緒。整整一上午,她調解了3起糾紛,臨近中午才能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在薛關村,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大家都愿意找劉反翠調解,而她總能從大局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把事情處理得圓圓滿滿。
從1999年擔任薛關村黨支部書記至今的20余年時間里,劉反翠帶領村委會一班人,立足薛關村,創新發展思路、沖破產業發展瓶頸、搭建發展平臺,以發展大棚種植為先導,使薛關村產業形成了集果蔬生產、休閑采摘、游覽觀光、糧食種植、畜牧養殖于一體的“一業多元”農業綜合體,走上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薛關村素有蒲縣的“西大門”之稱。廣袤的山水林田,為薛關村發展區域綠色農業產業提供了條件。1999年,薛關村開始發展大棚產業。從土坯大棚到土坯鋼架大棚,再到日光棚和智能棚,大棚“身段”的變化,印證出薛關村經濟實力的變化、思想的變化、村民生活的變化。2023年,薛關村人均收入1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4萬余元。
張艷青,薛關村溫室大棚種植大戶。這一天,她請來的技術員走進休耕的大棚,查看大棚溫度,與她交流悶棚技術。憑借多年的大棚種植經驗,張艷青已經嫻熟地掌握了大棚種植技術,但她還是堅持定期請外面的技術員來傳授、交流經驗。如今,她的7座大棚,一年四季倒替休耕,生產的蔬菜不間斷地供應蒲縣、大寧、隰縣的各大超市和菜市場。
晚上10點,張艷青的愛人走進大棚采摘黃瓜,他要在第二天6點前,準時把這批貨送到大寧縣訂貨客戶的手里。為了保持黃瓜的新鮮度和品質,夜間加班采收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薛關村大棚的發展,帶動了村里的就業。在薛關村的大棚里,有300多名村民在打工,絕大多數是村里的脫貧戶和年齡較大的村民。這些原先只能做家務、打牌、曬太陽的村民,成為推動大棚發展的有生力量。他們不出村就可以有事干、有錢掙。
村民郭方,受雇在溫室大棚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大棚種植經驗。施肥、授粉、打芽、澆水,雇主大棚里的這些技術活,他能精確把握時機,適時操作到位。由他管理的大棚根深苗壯、碩果累累。每天固定時間上下班,每月3000元工資,他心滿意足。
薛關村的大棚產業留住了人,更留住了鄉愁,人間煙火依然裊裊,賦予了鄉村振興更深刻的內涵。
排列在昕水河畔的207座大棚,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它是薛關村民的“聚寶棚”,讓薛關村有了光明的“錢景”。
2022年,借助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薛關村抓住機遇,在大棚里種植葡萄、櫻桃,利用錯峰成熟,與蔬菜形成互補,實現全年有采摘。2023年,薛關村乘勢而上,開展采摘研學活動,讓游客在棚內體驗農業生產全過程。“春能踏青,夏可納涼,秋賞風景,冬搞體驗”,薛關村果蔬采摘大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在發展大棚產業的同時,薛關村將傳統的糧食種植、畜牧養殖緊緊抓在手里,鼓勵村民擴大生產,全村糧食穩產,牛羊成群,傳統的種植、養殖戶大受其益。
在“一業多元”的產業發展中,一個個吃得了苦、干得了事的干部脫穎而出,村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強。
任蒲建,薛關鎮副鎮長,原薛關村第三任村官。他是薛關村帶頭承包第一代大棚的4人之一。三年的村官任期,不僅讓他得到鍛煉,升任薛關鎮副鎮長,還在薛關村找到了人生伴侶。
這是一次機緣巧合。這一天,第一任村官喬曉莉、第三任村官任蒲建先后回到薛關村看望劉反翠。他們與劉反翠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現在,薛關村的村官已是第五任了。前四任村官在接受鍛煉后先后離開,3人得到提拔重用,1人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家部委的公務員。雖然走上新的崗位,但在他們的心中,薛關村就是自己的家,劉反翠就是他們的“媽”。
如今,第一任村官喬曉莉的丈夫高健,主動請纓到薛關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三年。
薛關村之所以讓這些村官們念念不忘,在于他們在這里汲取了腳下這片土地的養分,鐫刻在他們心中樸實善良的品質,沒有流逝,依然有著對這塊土地的深深眷戀。
又到了月底總結的時候。這天上午,薛關村村干部聚在一起總結、部署工作。“道德銀行+共促文旅月”表彰會上,6位受表彰村民披紅戴花,領到了他們的獎品——道德積分。
在薛關村道德銀行,米面油鹽和其他日用品擺滿貨架,這是村民在獲得一定道德積分后,可以按分領取的獎品。村集體活動參與者,凡是在公益崗位為集體出力做事者,均可獲得道德積分,無形中村民的集體觀念大大提升。自道德銀行開設以來,薛關村的凝聚力愈發強大。它成為村委會工作的抓手。
村里先后成立了經濟聯合社、理財小組,發展經濟、監督財務;2010年辦起了村養老院,60歲以上的老人,可在這里用餐、理發、打牌下棋、休閑娛樂,為晚年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風采。
夕陽西下,余暉鋪灑在大棚之上,恰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薛關村把故事寫在大地上,讓每一個村民都綻放著笑臉,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它應有的價值。這一切匯聚成薛關村大步向前、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支持單位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中共山西省委網信辦
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
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
特別鳴謝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西省民政廳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協會
支持單位
中共蒲縣縣委 蒲縣人民政府
中共蒲縣縣委宣傳部
蒲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鄉村振興局)
中共蒲縣薛關鎮黨委 薛關鎮人民政府
中共蒲縣薛關鎮薛關村黨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