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7日報道,加拿大高管正繞過美國中間商,與中國建立直接聯系。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中心)的貨攤迷宮中,加拿大零售商盧克·塞里恩穿過一排排圣誕小飾品、鑰匙鏈和小物件,尋找他以前通過美國中間商采購的商品的供應商。
這些中間商過去從數以百計的中國工廠購買商品,重新包裝并提供給塞里恩等北美零售商。
但現在,在貿易緊張加劇、庫存短缺和美國跨境關稅難題的背景下,塞里恩直接來到了商品源頭。這種改變增加了幾周的奔波和物流難題——但也有可能引領他走向更可持續和更劃算的供應鏈。
塞里恩說:“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特別是這段時間,我們會很困難,因為我們正在為圣誕季采購。但從價格角度說,(長期來看)顯然對我們更有利。”
“對現在做生意的任何人來說,你都必須靈活處理,找到新途徑采購產品。這就是現實。我們必須把越來越多的采購活動轉移到美國之外,并努力找到更多的直接參與者。”
貿易戰不只讓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陷入緊張——它還在悄悄重繪全球供應鏈版圖。關稅不再只是成本問題,它正在從根本上重塑商品采購、貿易和跨境運輸的方式。
一方面,塞里恩這樣的買家正在繞過美國中間商,同中國供應商建立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中國出口商正在見證美國市場內部越來越嚴重的混亂——從海關的貨物積壓到不穩定的關稅實施——壓力開始從內部損壞存在已久的貿易線路。
超過七成貨物出口到美國的出口商黃峰(音)說,不一致的關稅措施讓局勢越來越無法預測。一些集裝箱被征稅,另一些則沒有。
他說:“我們被告知可能以后要補交差額,但沒人知道到底怎樣補交或何時補交。一些貨物被征稅,另一些則沒有——現在完全是一團糟。”(編譯/楊新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