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5月4日,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意大利米蘭舉行,主要討論了全球和區域宏觀經濟形勢、10+3區域財金合作等議題。《日經亞洲評論》5日報道稱,亞洲各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該會議后的聯合聲明中警告稱,貿易壁壘可能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裂痕。聲明寫道,“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將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負,導致經濟分裂,影響整個地區的貿易、投資和資本流動”。
特朗普(資料圖)
當前越南、日本、韓國等國還在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而他們同時又跟中方一起發表了這樣的聯合聲明。這表明越南、日本、韓國等國已經開始慢慢意識到,不能一味地對特朗普妥協。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日本首相石破茂親自出面表示,“對美方此舉非常遺憾”,并強烈要求美方取消這些關稅,希望美國重新審視相關關稅措施。石破茂還承認,日美兩國的立場存在巨大分歧,尚未找到共識。
中國、日本、韓國及東盟國家均依賴出口經濟,美國關稅威脅可能嚴重沖擊其增長,因此,此次會議形成“統一戰線”施壓美國調整政策。此外,會議同意擴大“清邁倡議”多邊化融資模式,使其不僅適用于金融危機,還可應對傳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災害,增強區域金融安全網。中方還宣布向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續捐400萬美元,支持成員國宏觀經濟監測能力。
推動供應鏈區域化,減少對美依賴。至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促使亞洲國家轉向中國和歐盟。
特朗普(資料圖)
中日韓以及東盟,可以說是這次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之下的重點針對對象,越南被征收了46%,柬埔寨被征收了49%,馬來西亞被征收24%,印尼被征收32%,雖然美國宣布暫緩90天對所有貿易伙伴執行新的關稅水平,但是所有國家仍然被執行了10%的所謂“基準關稅”,而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則已經開始實施。這10%的基準關稅,已經導致東南亞國家損失慘重,日媒認為,這也是東盟如此急迫的和中日韓三國進行接觸的原因。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表示,合作穩定匯率比零散的減稅談判更重要。言外之意就是,和美國談不談得攏,已經不重要了,日方已經有了其他出路。這次由中方主導的會議,日本同其他12國達成一致共識,且沒有任何異議,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13個地區國家還明確支持《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包括美國的貿易協定。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不夸張地說,特朗普的這步“臭棋”,正在讓東亞和東南亞一步步走向團結,擺脫美國控制。
石破茂(資料圖)
如今,數字人民幣在東盟跨境貿易中的占比正在逐年提高,這將直接沖擊美元在亞洲貿易中的結算霸權,是大部分區域國家樂于看到的事情。美國媒體曾警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迫使亞洲供應鏈“去美國化”。如今看來,這一警告并非虛言。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亞洲國家的反擊意志,尤其是低估了我國的反擊意志。日本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方,我國則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方,完全有能力在金融角度反制美國。
有多國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將人民幣升級為“戰略資產”,各國不僅能減少美元波動帶來的危險,對中國而言,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也能因此大增。在美國挑起的關稅戰下,中國的行動可以說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特朗普不顧事實推出不合理的政策,弄得美國內外都反應激烈,只為讓“美國優先”。事實上,即便沒有特朗普挑起的關稅戰,不斷上漲的美債也一直是潛在的威脅?,F在關稅壁壘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金融風險的爆發,各國正好借此機會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