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聞網5月8日訊(通訊員 何春林 何杏 田健瀟)“‘笨功夫’讓我積累了實操經驗;‘笨功夫’讓我和團隊實現了產品‘零差錯’;‘笨功夫’讓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創造了價值……”近日,在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座談會上,肖乾亮分享了他的故事。
肖乾亮(右一)和同事在探討工藝。
職校生用技能書寫“逆襲”人生
“電流、電壓是否正常,參數調整是否精準,我們多一份努力,產品就少一絲瑕疵。”日前,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電動”)的生產車間,肖乾亮正手把手地教導新同事完成設備線路控制、電纜檢修。
一身工裝,留著寸頭,精神抖擻,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臉上總掛著笑容……剛滿37歲的肖乾亮是名副其實的技能大師。在今年被評為省勞模前,他已斬獲多項榮譽: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湖湘工匠”、株洲工匠年度人物、中車集團最年輕的“首席技能專家”……
肖乾亮的老家在邵陽市隆回縣的一個小山村。中考失利的他沒能進入理想的高中,隨后選擇了上技校。讀技校的理由很簡單:學技術的人找工作比較容易,可為家里減輕負擔。
2007年,19歲的肖乾亮背起行囊來到了湖南九郎山職教科創城,成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名學生,畢業后留在株洲工作。
在株洲的求學與工作中,肖乾亮一步一個腳印,朝著他的“技能成才”“技能報國”夢邁進。
肖乾亮清晰記得,第一次踏入企業車間,師傅帶來的第一課就是“從最基礎的零件組裝、設備調試學起”。彼時起,肖乾亮每日跟隨師傅反復練習,一顆螺絲的松緊度按照標準操練數十上百遍。有時要趴在地上作業,有時要跪著作業,手上和臉上經常沾滿機油,膝蓋處經常磨出淤青。
工作15年來,肖乾亮被同事譽為“改善達人”與“攻關能手”。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現場攻關創新160余項,提質降本創效800余萬元,創造先進操作法15項,獲得國家專利21項。
“學技能沒有捷徑,一次做不到的事,重復千次萬次,總有成功的時候。”肖乾亮說,他正是靠著這些“笨功夫”摸透了每一種設備的屬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技術改造筑牢了根基,一次又一次突破了瓶頸。
肖乾亮(左二)和同事在進行技術攻關。
累計培育出180名技能高手
前不久,肖乾亮在清華大學參加了中車集團省部級勞模工匠培訓班。課上,大國工匠高鳳林用“引領力、創新力、傳承力”為主題指引了新時代工匠的成長路徑。
“受益匪淺,深受啟發,我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與技藝,讓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生根發芽。”肖乾亮的語氣斬釘截鐵。
肖乾亮是“金藍領”創新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這些年,他一邊工作,一邊把攻關創新及維修等經驗做成通俗易懂的培訓課件,目的是將看家本領傾囊相授,讓同事們少走彎路。
肖乾亮每年授課逾120課時、受訓人次超300人,其工作室已累計培育180名高級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其中,市、區級工匠與技術能手8人,中車技能專家及公司技術能手31名。
“在我看來,新時代勞模工匠不應只是‘埋頭拉車’的執行者,更要做‘抬頭看路’的領跑者!”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座談會現場,肖乾亮說,省勞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與擔當。他將繼續扎根一線,立足崗位深耕細作,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產品,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勇于創新、團結奮進,培育更多技能人才,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匯聚更多力量。
一審:向胤蓉
二審:謝林格
三審:孫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