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俐辰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5月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詳解這部創下多個“第一次”的重要法律。
圖源:國新網
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多個“第一次”
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很多個“第一次”,如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向社會表明了發展民營經濟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王振江表示,徒法不足以自行。希望各地區、各部門以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為契機,扎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完整、準確、全面做好這部法律的宣傳解讀工作,落實好法律相關要求,推動各項配套規定盡早出臺實施,協調各種支持保障措施落實落細,不斷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切實依法保護好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積極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賀表示,這次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把黨和國家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確立下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法治意義上講,這是有創新意義的。同時,與憲法的很多規定也是貫通的、是銜接的,也是憲法有效落實的一個法治保障。
他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在第一條中明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規定: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兩個毫不動搖”,就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寫入民營經濟促進法。
同時,明確了民營經濟的定位,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在法律中明確這個定位,是黨中央的科學判斷,是社會的共識。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王瑞賀說,制定這部法律充分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不會變,也不能變,必將推動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備、保障體系更加有力有效。
國家發改委:保障對民營企業非禁即入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積極回應民營企業關切,作出針對性制度安排。
比如,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方面,法律規定,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
比如,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方面,法律規定,國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數據、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做到“一視同仁”。
比如,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方面,法律規定,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強調“不得侵犯”。
全國工商聯:配合職能部門加快配套政策出臺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表示,將配合職能部門加快配套政策的出臺,助推法律規定落到實處,還要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動建立完善政企溝通機制,提高服務水平,持續為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賦能,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的廣闊空間。
方光華表示,全國工商聯還要積極參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優化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工作,及時收集和反映民營企業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司法執法部門優化配套措施,規范執法方式,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金融監管總局: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表示,對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民營企業,我們把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上,立足行業產業的特點,提供有針對性、專業性的金融服務。
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著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首先是促進投融資結合。我們正在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支持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已經設立了74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另外,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
其次是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財政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
再有就是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面向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