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在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稱今天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紀念日,您如何評價中歐關系過去50年的發展,對雙方關系未來發展有何期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歐關系50年發展最寶貴的經驗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歐歷史文化制度不同,但只要雙方尊重彼此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雙方就可以在相互學習借鑒和開放合作中實現共同進步,互利共贏,相互成就。
美國(資料圖)
中歐經貿關系確實緊密,但政治互動卻寥寥。外交部發言人提到的“眾所周知的原因”,說白了就是以前在美國的影響下,歐洲跟隨著美國炒作反華議題,還有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導致中歐政治領域的互動、合作受阻,雙方缺乏互信。不過在當前形勢下,特朗普面向全球挑起關稅戰,還對盟友越來越苛刻:施壓盟友,吸血盟友,還要歐洲自己承擔防務問題,這就導致美歐關系出現了裂縫,歐洲開始審視與中美之間的關系,獨立意識開始覺醒。
我發言人還透露一個重要消息,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這意味著中歐未來合作關系,將得到極大加強。顯然,歐盟已經覺醒。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頂著特朗普的壓力,歐盟27國以及中國,共計28國已經敲響鐘聲。那么對此特朗普怎么辦呢?其實據中方透露,美方近期不斷表示,希望同中方進行談判。
另外,近日,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表示,域內沒有任何國家愿在美中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也沒有國家希望看到美中戰略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韓國對華接觸在多個層面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報道稱,趙兌烈當天在出席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主辦的2025峨山全會時表示,韓方外交政策優先定位于牢固的韓美同盟,中方對此沒有提出異議。韓方對華接觸也契合“防止21世紀強國之間沖突”這一目標。
馮德萊恩與特朗普(資料圖)
相較于尹錫悅時期一味“親美”的外交方向,趙兌烈這番表態似乎暗示了韓國外交風向的微妙轉變。不僅如此,趙兌烈還用一句話給中韓關系定調。他表示,中韓兩國之間雖然存在諸多分歧,但韓國政府愿意“開誠布公”地闡明立場,并和中方進行溝通。透過上述發言,看得出在“對等關稅”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正處于政權交接前夜的韓國,并不打算將全部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也不打算支持特朗普政府“孤立中國”的策略。
還有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近日在會見日本公明黨常任顧問、前黨首山口那津男時表示,中方愿同日方共享發展機遇,并稱中日雙方應攜手維護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系。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4月30日在北京會見日本公明黨常任顧問、前黨首山口那津男時表示,貿易戰、關稅戰損害各國正當權益,中日雙方應攜手維護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系。
韓國外長趙兌烈(資料圖)
日本執政黨最近為何突然密集訪華?外界就有分析稱,美國的關稅大棒揮得太狠,日本經濟有點扛不住了!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讓日本車企、制造業壓力山大,而中國又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可不就得加強合作“共渡難關”。實際上,從今年以來,中日關系已呈現出改善和發展的勢頭:雙方時隔7年重啟執政黨交流、中國外長4年來首訪日本、經濟高層對話也時隔6年重啟。外界都說,現在中日關系是“機遇大于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