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當李軍拄著雙拐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拐杖底部的金屬與地面碰撞的“篤篤”聲,像極了他數十年來在鄉村教室里踱步的節奏,與孩子們的讀書聲形成了共振。
李軍是湖南省湘潭湘鄉市壺天中心學校教師,出生8個月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癥導致雙下肢三級殘疾,多年來,李軍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疾病頑強斗爭,憑著驚人的毅力考上了大學,成為人民教師的33年間,李軍始終堅守在山村學校,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拐杖爸爸”。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李軍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不是自我滿足的資本,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李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未來將繼續堅守初心使命,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努力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推動學校形成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的良好風氣。同時,堅守紅色信仰。把總書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要求融入每節課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用愛去溫暖他們,用心去教導他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老師的教導下茁壯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如今,全國先進工作者這份榮譽,讓他有了更大的責任和動力,李軍表示,他將堅守教育創新,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共同探索適合農村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積極參與鄉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改善農村教育環境、提升教育質量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是鄉村振興畫卷上最深沉遒勁的詩行,李軍的雙拐撐起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更是無數個可能被命運折疊的夢想。
蹣跚爬上人生階梯
李軍的家在湘鄉市壺天鎮的一個山村里。很不幸,出生僅8個月的他被確診為小兒麻痹癥。為此,父母憂心忡忡,擔心孩子能不能生存下去。
當時的湘鄉有一個傳統:種田養豬、送崽讀書。父母決定無論如何也要送李軍讀書,也許這是他今后能夠養活自己的唯一機會。
幸好村小學離家不到一公里,李軍雙手扶著一條竹椅,雙手將身體撐到椅子上,雙腳再往前移,挪一下,前進一步,他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開始了他的求學之旅,并且從不遲到,而且成績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
讀三年級時,他已用壞了6條竹椅。3年的竹椅路,再加上吃藥治療,奇跡出現了!四年級的李軍已經可以不靠扶著椅子走路了。盡管走起來踉踉蹌蹌,翻山越嶺、渡水過橋也常常摔跤,但對李軍而言已經是喜出望外了。
然而,命運又一次開了玩笑。1988年李軍參加高考,超過了專科錄取分數線。全家人都很高興,盼望著錄取通知書早日到來。望穿秋水,卻不見“伊人”,看到好幾個同學都被錄取了,他忍不住托老師去縣招生辦打聽。原來,因為他的身體原因,沒有學校愿意錄取他,那時的李軍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頹喪和絕望。
親友和鄉鄰勸他想開些,學一門修理無線電的手藝算了。“我要讀大學,可是沒人錄取我怎么辦啊?”就在李軍人生最艱難的時候,父親給了他堅定的支持:“不要想那么多,再讀一年,總會有辦法的。”就這樣,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選擇了復讀。
未雨綢繆。復讀的時候,李軍在老師的指點下試著寫信將自己的情況向各級殘聯反映。柳暗花明,李軍得到了中國殘聯以及湘潭市殘聯的回信,并將此事向省教育廳招生部門反映,并表示屆時按政策提供幫助。
李軍懸著的心放下了,他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1989年高考,他再次超過專科錄取分數,被婁底師專錄取。李軍從老師手里接過錄取通知單時,不禁親了又親,看了又看,眼含熱淚,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感激和喜悅,這是對他10余年寒窗苦讀、摸爬滾打的回報,更是他今后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階梯。
當天,他在日記里寫道:“將來一定要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將自己的經歷告訴我的學生,讓孩子們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特別要讓那些有殘疾的孩子們得到公平的待遇,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帶著那份信念,李軍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中文科畢業,次年獲得了湖南師大的漢語言文學自考本科學歷,并獲得湖南省自考勤學獎。
1992年秋,個子不高、戴著眼鏡、面帶微笑的李軍出現在澗山中學校園里,這是壺天鎮條件最艱苦的學校之一。李軍忘不了這一天,山在舞、水含笑,秋風送爽,他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拿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李軍為父親買了一瓶回雁峰酒,為媽媽買了一件花衣,為自己買了一塊手表。看到父親顫巍巍端起酒杯和母親幸福的眼淚,他為自己成功的第一步感到自豪。
雙拐撐起的教育脊梁
澗山中學地處偏僻,四圍是山,除了一個幾近廢棄的林場,附近三里多路沒有住戶,很多個星期天,李軍都是一個人守著群山夾峙中的山村中學度過,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這樣的環境確實留不住年輕人,李軍也想過申請調離,但是又想,“這里需要我,我不愿意待,又有誰來頂我這個缺呢?”就這樣,他在這所學校一干就是6年,直到后來合并至山坪中學。到了山坪中學,條件好多了,李軍的干勁更足了。
2000年3月,李軍右腳踝扭傷,又腫又痛。因右腳比左腳短5厘米,完全靠腳尖著力,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從教師寢室到新校區僅300米,他卻要拄著拐杖,花1小時才能挪到,到教室時已滿頭大汗,但他從未抱怨。學校兩樓間有20公分左右的溝坎,雨雪天濕滑難行。為按時上課,他甚至放下拐杖,雙手著地爬過。同事見狀落淚,他卻微笑回應不想麻煩大家。同年5月,他左腿骨折;2002年,右股骨骨折,先后接受鋼板、鋼針植入手術,身體未康復就拄拐忍痛回崗。從一樓到四樓,雙腿無力,鋼板處脹痛,鋼針刺痛,他仍堅守教學一線,從未耽誤學生一節課。
那時83班畢業班缺語文老師,李軍忘了自己的殘疾身體,主動請纓,棄“政”從“語”。2003年下學期,89班語文教學缺人。此時的李軍,擔任九年級語文教學和學校圖書室工作,雙腿的傷痛時時折磨著他,他急學校之所急,毅然接過了這副擔子。2010年,學校缺歷史教師,李軍沒有教過歷史,俗話說文史一家,他又愉快地接受了。2012年下期,畢業班116班語文老師退休,他服從學校安排,重新拿起語文課本,116班學生在畢業學業考試中出色發揮,贏得市級獎勵。
李軍始終認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愛學生成長。
生活中的李軍十分節儉,卻對學生慷慨,為困難學生出學費、買文具是常事。孤兒朱小龍自卑自閉,初三時李軍將其接到身邊照顧,助其變得開朗自信,考上理想學校。彭湘盈家庭困難,他“一幫一”幫扶,提供學習用品、生活費用并輔導功課,助其考上心儀大學。付曉蓮想輟學,他拄拐步行數小時到其家中勸說,最終讓她重返校園。92班學生楊蘇、103班學生童莉雅在校報上寫道:“他用高尚的師德打動學生,他用自己的身教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李軍愛生如子,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明燈。
除教學外,他還積極參與學校建設管理。2013年,學校創建省合格學校,他負責整理資料,數月無完整休息日;2017年,為備檢“省兩項督導評估”,他承擔多項重要材料撰寫任務,付出諸多心血。同年,新建閱覽室啟用,他主動制定管理制度、安排閱覽計劃等,保障按時開放。
擔任《山鷹》校報主編13年,他精心策劃,使校報在湘鄉市首屆校報校刊評選中獲初中組唯一一等獎。他還編著校本教材《走進中學》,組建“嚴師教研團”助力年輕教師成長,主持課題取得豐碩成果,積極參與比賽獲獎,為學校爭光。
李軍,這位平凡又偉大的鄉村教師,用拐杖丈量教育長度,用堅韌執著書寫教育厚度,用愛與奉獻詮釋教育溫度。他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同事眼中的好榜樣。2000、2004、2008、2012、2013、2021、2023年度七次獲得市政府的嘉獎,見證著他“殘疾不殘廢,平凡不平庸”的質樸理想。
他以實際行動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成就鄉村教育的脊梁,而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早已在孩子心中踩出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