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南,夏意初長。在無錫這座浸潤千年文脈的太湖明珠、江南勝地,一場藝術與生活的跨界對話正悄然展開。
4月30日—5月8日,「棲居藝術里」美的置業×和美術館藝術社區共創計劃滬蘇站,于東城·美的東望府隱奢會所啟幕。這場以中國水墨藝術為載體的文化盛宴,吳昌碩、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朱耷等大師的傳世名作,首次走出博物館高墻,在社區空間與用戶零距離對話,同時更以“社區美術館”的先鋒姿態打破藝術圣殿與生活空間的次元壁,為無錫精英圈層呈現了一場精神與物質共融的頂奢盛宴,重新定義無錫豪宅的價值內核。
五一期間,東望府隱奢會所化身為流動的美學空間,吳昌碩《四季花卉四屏》的渾樸蒼茫、徐悲鴻《十二生肖》的靈動神韻、齊白石《花卉四屏》的雅趣生機、朱耷《八大山水花鳥冊》的孤傲風骨,與黃賓虹《寫宋元明詩意山水冊》的深邃意境交織,構成一幅流動的東方美學長卷。
有意思的是,現場還有很多來自業主的藝術作品,4月中旬,美的置業曾與和美術館聯袂發起“藝術進社區”藝術社區共創計劃,邀請業主以筆觸、鏡頭、指尖的溫度,描繪心中理想生活的模樣。“沒想到真的有機會與大師的作品同臺展出,太榮幸了。”劉先生在五一當天觀展時激動地說。
活動期間,更有書畫名家吉鑫明親執筆墨,開展「執筆觀天地,丹青會知音」寫生教學,現場解密無錫風物入畫之道。客戶們可提筆揮墨,從觀展人蛻變為創作者,部分作品將有機會陳列于隱奢會所,成為社區藝術基因的一部分。
看展人絡繹不絕,李小姐帶女兒一同創作了一幅水墨畫,“以往只能帶女兒去藝術展看到的作品,如今出現在未來的家里,而且還能免費向大師討教學習,這種獲得感真的遠超物質層面的奢華。”
相較于其他藝術展,這場展覽的特殊性在于,它首次將美術館級大師真跡引入住宅社區,打造了一座“家門口的美術館”,尤為難得的是,展覽還突破了傳統美術館的“凝視距離”,通過場景化布展讓藝術與生活場景交融——當徐悲鴻的生肖畫作懸掛于多功能區,齊白石的牡丹、荷、菊、梅點綴在會所中央,觀眾可執杯清茶與畫作“對話”,亦可在移步換景中完成藝術鑒賞與生活想象的深度融合。
這種去儀式化的藝術體驗,恰與東望府主張的“隱奢”哲學互為映襯:真正的奢侈不在于物質堆砌,而在于精神世界的豐盈觸手可及。當觀眾離開展廳,途經“泗水歸堂”宅間水苑時,或許會驚覺——那方靜水中倒映的,不僅是黃賓虹筆下的“青城煙雨”,更是一個民族關于美的記憶與想象。
東望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會所不是擺設,它是業主文化生活話語權的實體承載,未來我們將通過持續的文化內容運營,為業主構建比肩世界的高端生活方式,我們希望業主不僅能在會所休憩,更能在此找到志趣相投的圈子。”在五一期間,東望府已開展了生肖拓韻、非遺香囊手作、糖畫藝趣等趣味活動,讓美學生活成為日常。
五一假期的熱潮正在退去,但東城·美的東望府的熱度似乎才剛開始。當傳世名作走出美術館,當隱奢會所成為圈層社交的“隱形密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樓盤的創新,更是一場關于理想生活的啟蒙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