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以338票贊成的結果支持批準美烏礦產協議。
5月8日稍早前,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表示,如果該協議在議會順利通過,“美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將在數周內開始運作。
“美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
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雙方共同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即此前各界所稱的“美烏礦產協議”。
據美國財政部網站發布的新聞稿,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兩國簽署了“歷史性的經濟伙伴關系協議”。美財政部說,這種經濟伙伴關系使美烏兩國能夠協同工作、共同投資,確保使用兩國共同的資產、人才和能力加速烏克蘭的經濟復蘇。
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她代表烏克蘭政府與美國簽署這項協議。該基金采取烏美各占一半的股權結構,由烏克蘭和美國共同管理。她還強調,協議明確規定烏克蘭擁有對烏境內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5月1日說,烏美礦產協議文本在談判期間“發生重大變化”,最終版本沒有烏方償還債務條款?!艾F在這是一份真正平等的協議,為在烏克蘭大規模投資創造機會。”
協議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盡管美烏簽署礦產協議被外界視為關系緩和的信號,但其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一些礦產咨詢機構分析,在采礦業成熟的國家開發關鍵戰略性礦產或需耗費10年到20年,而目前缺乏充分數據證明開發烏克蘭多數礦產資源具有經濟可行性,加之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因俄烏沖突受損且安全前景不明,投資者或持謹慎態度。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基準礦業情報公司礦產主管亞當·韋布說:“如果有人認為所有礦產會從烏克蘭立即運出,那純屬做夢?!?/p>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述,美烏礦產協議多為象征意義,雙方“各取所需”。美國新一屆政府需要看到支持烏方的實質性回報,烏方則需證明與美國政府的關系不僅有效運轉,而且持續深化。表面看來,這項協議內容廣泛、具有顛覆性意義,但實際影響卻非立竿見影,更像一片“應急創可貼”。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上暗示,烏克蘭被迫與美方達成協議,這意味著美方“破壞烏政權”,烏克蘭不得不用礦產資源抵償美國軍援。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