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叔
今天是俄烏戰爭第1170天。
一
5月7日,特朗普宣布即將與某國達成"重大貿易協議",后經《紐約時報》等媒體確認談判對象為英國。協議核心內容可能涉及降低英國數字服務稅與美國對鋼鋁關稅的互惠減免。
盡管特朗普稱其為"勝利",但BBC分析指出,這并非傳統意義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針對特定商品的臨時安排,后續仍需復雜談判。彭博社援引英國官員表態稱,不會為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原則。
此類局部協議雖可能緩解關稅戰壓力,但其對全球供應鏈的實質性影響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在談判中未被施加更高關稅,主因其對美貿易逆差——這一邏輯或暗示美國未來對其他順差國仍將采取強硬姿態。
同日,美國商務部證實將撤銷拜登時期制定的AI芯片出口分級限制政策,代之以更簡化的規則。此前拜登政策將全球分為三級,嚴格限制對俄、伊朗等國的技術輸出。英偉達等企業對此調整表示歡迎,股價應聲上漲。
分析認為,此舉可能放松對部分國家的芯片出口,但需警惕技術流入俄羅斯等受制裁國家的風險。烏克蘭情報部門近期報告顯示,俄正通過白俄羅斯等渠道獲取西方電子元件,用于生產Kh-101巡航導彈。
二
德國新任總理默茨在經歷兩輪投票后艱難上任,隨即宣布計劃訪問烏克蘭,并強調美國持續參與對烏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其外交部長瓦德普爾在波蘭重申歐洲團結立場。這一系列動作發生在德國經濟連續衰退、極右翼政黨崛起的背景下,顯示德國執政聯盟試圖維持對烏支持的政治共識。
與此同時,鵝的"英雄時代計劃"引發關注:涉嫌參與處決烏戰俘的前軍官尤里·阿巴耶夫被任命為北奧塞梯勞動部長。此類人事安排與俄軍工業擴張同步——烏方調查顯示,俄計劃2025年生產633枚Kh-101導彈,正通過第三國規避制裁獲取零部件。
三
截至5月8日,烏軍在哈爾科夫州利普齊村以北奪回2平方公里區域,擊毀俄軍175臺裝備。值得注意的是,烏軍近期加強對俄縱深打擊:5月6日夜間,無人機襲擊莫斯科州Bazalt軍工廠與圖拉市Splav火箭彈生產基地,導致俄緊急關閉機場、取消350架航班。
澤連斯基對此回應稱,鵝領空"不穩定狀態"是對其持續空襲的合理反制。
與此同時,鵝軍對頓涅茨克州康斯坦丁尼夫卡的航空炸彈襲擊造成12人受傷,平民受困廢墟的畫面引發國際譴責。
四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策,部分源于對特朗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評估。鮑威爾直言政府政策加劇通脹風險,使貨幣政策陷入兩難。
這種經濟波動正通過能源價格、糧食供應等渠道影響烏克蘭重建進程。而武契奇赴莫斯科參會的曲折行程(因領空限制經停阿塞拜疆)則凸顯歐洲對俄制裁的實際效力,盡管塞爾維亞仍試圖保持平衡外交。
五
5月7日以來,社交媒體涌現出大量關于印度空軍在克什米爾地區遭受損失的證據。巴基斯坦軍方聲稱擊落5架印度戰機和1架無人機,其中包括3架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斗機。盡管印度政府至今未正式承認,但多方證據表明,這或將成為現代空戰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現場殘骸的物理證據最為關鍵。在印度旁遮普邦卡蘭村墜機現場,當地村民拍攝的視頻顯示帶有法文標識的導彈殘骸。經辨認,這些是法國制造的"米卡"(MICA)中程空對空導彈及其發射掛架,該型武器僅配備于"陣風"和幻影2000戰機。
更直接的證據來自一組垂尾殘骸照片——清晰可見"Rafale BS 001"的編號,這正是2019年法國達索公司交付印度空軍的首架"陣風"戰機,該機曾在成軍儀式上接受過媒體特寫拍攝。
發動機殘骸的發現進一步佐證了該結論。與垂尾殘骸同區域發現的金屬構件,經航空專家比對,其渦輪葉片結構、尺寸比例與"陣風"戰機裝備的M88發動機特征完全吻合。考慮到該型號發動機為法國獨家生產且僅裝備"陣風"戰機,這基本排除了誤判可能性。
導彈殘骸中的技術突破更值得關注。在印度境內發現的PL-15E導彈碎片,其彈體結構、導引頭艙門設計與中國新型中遠程空對空導彈特征高度一致。美國軍事網站《戰區》分析指出,這是該型導彈首次確認參與實戰。值得注意的是,PL-15E的射程可達200公里以上,其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系統,理論上具備對抗"陣風"戰機電子對抗裝置的能力。
對法國方面的信息源需保持審慎態度。CNN援引法國情報官員的匿名信源,證實至少1架"陣風"被擊落,并稱法方正在調查是否存在更多戰損。雖然該報道未獲法國國防部官方背書,但結合法國達索公司股價在消息傳出后下跌2.3%的市場反應,以及法國空軍參謀長緊急訪問新德里的行程安排,相關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升。
印度方面的應對措施耐人尋味。其官方至今僅承認4架戰機在本國境內墜毀,但對具體機型三緘其口。印軍發言人反復強調"所有飛行員均成功跳傘",卻對社交媒體流傳的飛行員被俘視頻未作回應。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駐外使館系統性地在海外社交平臺批量發布"辟謠"信息,將當前墜機影像與2019年米格-21殘骸圖片進行混淆式澄清,這種操作手法在輿論戰中并不常見。
技術層面的深層啟示不容忽視。若"陣風"戰機被PL-15E導彈擊落屬實,將打破該型戰機自服役以來"零戰損"的記錄。作為法國航空工業的頂尖產品,"陣風"裝備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曾號稱能有效對抗中俄現役導彈。此次戰例可能引發國際軍火市場對現有裝備體系的重新評估,特別是對電子對抗系統與新型導彈攻防效能的實戰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