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殲十打號稱“四代半”的陣風,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殲10雷達比你強,導彈也比你強,看得比你遠,發現比你早,導彈比你射程遠——所以,“發現即摧毀”。
陣風根本就沒有看到殲10CE,就被擊落了。
什么叫“實戰”?這才是真正現代戰機之間的“實戰”。美國、法國、以色列的飛機哪有什么實戰?炸平民叫什么實戰?F22的實戰,不過是和氣球斗智斗勇,第一次打氣球還失敗了,還暴露了自己升限夠不到2萬米……
未來的空戰將會變得非常樸素,不用去比什么戰機的機動能力,就比誰看的更遠、打得更遠,最終拼的就是雷達和導彈的水平,“千里之外飛劍取人首級”成了現實。
只要被東大相控陣雷達的導引頭盯上,啥機動都是臨死前的瞎撲騰。
早些年空戰為什么要“狗斗”、“咬尾巴”?為什么要機動能力強?因為那時候飛機速度慢、航程短、武器少、射程短……不得已才玩出了那么多花樣,二戰的時候飛機用機槍和機炮掃射,一戰的時候,大家甚至開著木制小飛機用手榴彈和手槍“空戰”。現在,戰機有了高速巡航、有了強大的相控陣雷達、有了射程幾百公里的空空導彈……那還“纏斗”個什么?百公里外一發入魂。
這也符合人類戰爭和兵器發展的規律,一開始是貼身肉搏,后來上長矛,后來騎兵沖擊,再后來用弓箭和投石車,再后來就是火槍火炮……再后來,就是飛機轟炸和導彈遠程打擊。時代變了,版本環境換了,你再練什么騎士貴族的劍術馬術有什么用?
主要是東大的雷達和導彈技術強的離譜,才會衍生出這樣的戰術。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機配備了先進的東大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和KG600系列電子戰吊艙,在電磁干擾和壓制方面表現出色……與之相比,陣風等于是個“瞎子”。
然后就是霹靂15這種“大殺器”,當年在美國PPT忽悠下,咱們苦行孤詣研究出來“追上國際先進水平”的產物,然而出來之后,才知道美國沒有這東西,什么“雙脈沖發動機”,什么“發射之后不用管”,都是老美吹牛的……結果我們硬是把這些指標都實現了。霹靂-15空空導彈不僅增加了主動雷達引頭探測距離,還增加了抗干擾數據鏈,同時采用了國產新型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達到了200公里。
簡單解釋一下——霹靂15有兩個神奇技能,一個是末端自導和A射B導。
末端自導的意思是,霹靂15是一枚成熟的導彈了,得學會自己去尋找敵人、獵殺敵人;霹靂15自帶強大的雷達和識別系統,只要它接近敵機一定距離之后,不需要飛機的雷達給它制導,它自己識就能別敵機自己制導……也就是說,只要得到情報知道某個區域來了敵機,不需要雷達掃到敵機,只需要往那個大概位置射一發霹靂15,它自己就會去尋找敵機、干掉敵機——這就是美國吹噓的“發射后不用管”。
霹靂-15使用了AESA雷達導引頭,是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它能主動發射雷達波并接收反射信號,自主探測跟蹤敵機,抗干擾能力極強。只要被它盯上,敵機是根本跑不掉的。
A射B導的意思是,咱們的戰機不只是一個戰機,而只是龐大作戰信息鏈上的一環、一個武器發射平臺,J10CE發射出去的霹靂15,不一定要自己制導,而是可以讓雷達更強大的飛機給它制導……一架戰機可以裝滿油長時間停留在戰區,然后讓其他戰機不停地來發射導彈。比如說,可以用預警機來發現敵機,然后J10發射霹靂15,預警機靠強大的雷達引導導彈飛往目標。
霹靂15的雙脈沖發動機,可以讓導彈啟動發動機飛到高空后,先關閉發動機,然后靠慣性滑行到目標區域,然后二次打開發動機,加速擊殺目標。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十爺都算是“殺雞用牛刀”,就算是上梟龍、八爺、乃至于六爺這個轟炸機,只要有東大的預警機和雷達、數據鏈暢通、霹靂15管夠……依然可以一邊倒收拾“乞丐帝國主義”。
所以,在整個體系的加持下,對付印度那些萬國牌的法國飛機、俄羅斯預警機、以色列無人機……簡直就是虐菜。
所以,你就能理解,為什么巴基斯坦方面會說:“我們保持了克制,本來是可以干掉他十架以上……”。
你看,人家還留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