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宋秋梅 通訊員 陳芳
在菏澤東明縣,這片黃河入魯的首站之地,一片廣袤而充滿生機的濕地宛如一顆璀璨的生態明珠,鑲嵌在齊魯大地。這里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夢幻家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承載著不可估量的生態價值。如今,菏澤聯通精心打造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動態監測平臺”,猶如一雙無所不見的“智慧天眼”,悄然開啟了守護這片珍貴生態凈土的新征程。
科技賦能:編織全域感知密網
菏澤聯通的監測平臺,是前沿科技融合的結晶,打造出了一個全方位、零死角的監測體系。在東明縣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區域,高清攝像頭如忠誠的衛士,錯落分布。新建的12個點位上,重型激光云臺、中型激光云臺以及生態球各展其能、協同作戰,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錄像監測。它們像不知疲倦的守望者,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任何細微的生態變化都能被迅速捕捉。
依托視頻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對傳統監測設備進行了智能化的華麗升級。智能運行的生態監測監控系統,宛如擁有了“智慧大腦”。它借助深度學習算法,不僅能夠精準識別各種動物的種類,還具備動物出沒智能提醒、數量智能統計等強大功能。一旦有異常事件發生,系統會立刻發出預警,讓曾經人工查詢視頻錄像的繁重工作成為歷史,極大地提升了監測效率。
數據驅動:助力科學決策領航
平臺的智慧物聯生態感知平臺就像是一個強大的數據中樞,它能夠整合各類監測數據,構建起龐大的自然生態大數據資源池。通過自然生態大數據管理平臺,這些數據被深度挖掘和分析,進一步細化形成多個專題資源庫,為全面掌握鳥類棲息地的各類信息提供了詳實可靠的依據。
在物種分析方面,平臺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它運用多維AI分析模型,結合時序折線圖、GIS熱力圖、AI算法和動態排行榜等多種可視化手段,將物種活動的時間演變規律和空間分布特征清晰地呈現出來。不僅如此,平臺還能對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以及普通物種的數量變化進行多維度統計,通過雙軸折線圖直觀地展示出不同時間周期內動物數量的波動情況,同時還會同步計算并標注出較上年同期的增長率,為相關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生態蝶變:守護生物多樣之美
監測平臺的投入使用,為東明縣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積極變化。憑借精準的監測數據,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洞悉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從而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為它們營造更加適宜的棲息環境。對于像大鴇這樣的珍稀瀕危物種,平臺給予重點關注和監測,有效保障了它們的生存繁衍,讓這些珍貴的生物在這片土地上得以生生不息。
此外,平臺還助力實現了生態保護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對保護區不同區域的人車客流進行精準管控,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生態旅游等項目,豐富了生態產品的供給。這不僅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完美雙贏,還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東明縣生態環境的美麗與魅力,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菏澤聯通搭建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動態監測平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為東明縣的生態環境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保護屏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其他地區的生態保護工作樹立了成功典范,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篇章。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與完善,這雙“智慧天眼”將繼續熠熠生輝,守護更多的生態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