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鳳同志,把河北的電報再讀一遍?!?976年7月30日下午,中南海202房間的窗簾被拉得嚴嚴實實。病榻上的毛澤東用三根手指捏著老花鏡,努力辨認著張玉鳳手中的文件。唐山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五十個小時,這位83歲的老人正用最后的精力關注著二十四萬平方公里外的滿目瘡痍。
誰都沒想到,此時的毛澤東連完整說話都困難。就在半年前,周恩來總理的離世讓戰(zhàn)友的病情急轉(zhuǎn)直下。1月9日清晨,醫(yī)療組在病床前架起心電圖儀時,護士發(fā)現(xiàn)他枕巾上洇著大片淚痕。說來也怪,向來忌諱談生死的毛澤東,那天突然對值班醫(yī)生提起: “人都是要走的,但總要留下些東西?!边@話倒像在說他自己——即便躺在特制病床上辦公,他仍堅持每天聽取國際要聞。
7月28日凌晨的地震波掀翻了中南海的茶盞。警衛(wèi)員王志民沖進臥室時,正看見毛澤東在搖晃的臺燈下摸索鋼筆。這位曾指揮百萬大軍的老兵,此刻卻像個迷路的孩子般喃喃: “唐山...唐山...”當時通訊完全中斷,直到30日中午,第一份完整災情報告才送達。據(jù)地震局檔案記載,毛澤東逐字逐句讀了四遍,枯瘦的手指在 “二十四萬人遇難”的字樣上反復摩挲。
其實早在六月初那次心肌梗塞后,醫(yī)療組就悄悄在床頭柜備好了急救藥箱。政治局委員們來探視時,總見他床頭堆著《參考資料》和待批文件。唐山災情傳來當天,值班護士記錄下他連續(xù)工作兩小時十七分鐘——這對需要每小時吸氧的病人來說近乎搏命。當華國鋒帶著救災方案請示時,毛澤東突然抓住他的手腕: “糧食,衣服,帳篷,要像打三大戰(zhàn)役那樣調(diào)配?!?/p>
八月的北京熱得反常。4日清晨,時任總理的華國鋒在唐山廢墟上喊話: “毛主席派我來看望大家!”這句承諾背后,是毛澤東硬撐著聽完三十七份救災簡報換來的底氣。有意思的是,當醫(yī)療組試圖減少他的工作時長,這位倔強的湖南人竟把文件藏在被窩里批閱。護士長吳旭君回憶,有次發(fā)現(xiàn)他偷偷寫批示,鋼筆水都洇透了枕套。
9月8日傍晚,病室的心電圖出現(xiàn)異常波動。值班秘書周福明注意到,陷入昏迷的毛澤東突然睜開眼,對著空氣比劃了幾個手勢。五小時后,一份標注 “絕密”的電報經(jīng)中央辦公廳發(fā)往軍委。當徐向前元帥展開電文時,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瞬間紅了眼眶—— “全軍進入一級戒備狀態(tài)”八個字,分明是毛澤東用鉛筆寫下的最后囑托。
據(jù)軍委作戰(zhàn)部解密檔案,這份電報實際醞釀于地震后的特殊時期。當時中國不僅面臨天災,北疆邊境的駐軍報告顯示,蘇聯(lián)在蒙古邊境的駐軍數(shù)量驟增三倍。躺在病床上的毛澤東,硬是讓秘書每天朗讀《國際內(nèi)參》,直到昏迷前六小時還在詢問東北駐防情況。徐帥晚年接受采訪時曾說: “主席最后那道命令,既是對外震懾,更是給接班人留的定心丸。”
就在電報發(fā)出十二小時后,1976年9月9日零時十分,中南海的菊香書屋永遠沉寂了。床頭柜上攤開的地圖還停留在華北區(qū)域,紅藍鉛筆的印記深深嵌在唐山坐標周圍?;蛟S這位締造新中國的老人至死都在盤算:如何用殘存的氣力,再為風雨飄搖的國度筑起最后一道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