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李鵬這個名字與太多革命故事關聯(lián)在一起,他既是革命烈士的孩子,又是周恩來的“養(yǎng)子”,與鄧穎超的關系也非常好,即便是鄧穎超年邁,他也依然與妻子一起陪伴在“鄧媽媽”的身邊。
李鵬與眾多革命子女的孩子一樣,在年少時期也曾去到蘇聯(lián)伊萬諾沃學院進行學習,在歸國之后他也用自己的知識報效祖國,后來更是接替了周恩來的“衣缽”,成為了國務院的總理。
他的一生雖然充斥了許多遺憾與破折,但卻正因如此,他的人生之路才會更加閃耀,李鵬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向陽而生”的真諦,你對他了解多少?
李鵬出生于上海,在他出生后不久父親就成為了烈士,母親也不得不帶著他不停輾轉,可以說從小他就是在“驚濤駭浪”中生存,這樣的人生開端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他的父親李碩勛原名叫做李開灼,作為早期參與中共領導的軍事斗爭先驅之一,他有著絕對的堅毅與忠誠。
早期李碩勛還在四川成都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期間,就已經(jīng)成為了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年紀輕輕的他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對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獨到見解。
因此在1923年時他就進入了國共共同開設的上海大學進行學習,在這期間將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與完善。
一年后,李碩勛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黨內一名優(yōu)秀且積極的革命志士,在1925年他還曾參與了反帝愛國斗爭。
在這期間李碩勛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出眾的領導力成功當選了上海反帝同盟的主席,這足以說明李碩勛在黨內的身份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在他參加革命期間也遇到了此生的摯愛趙君陶,她是趙世炎的妹妹,兩人在相遇之后因為有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因此也決定結為連理,共同面對未來的風雨。
這張照片就是李鵬的父母,趙君陶與李碩勛,兩人的容貌都非常清秀,五官也十分立體,雖然此時兩人還非常年輕,但是目光中透出的堅毅卻令人動容。
身為革命志士,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為了能夠讓共產黨越來越好,能讓中國百姓過上安穩(wěn)生活,每一位有志之士都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舍小家為大家這句話對于現(xiàn)在來說或許有些“天方夜譚”,但是在那時卻是每一位革命志士的選擇與信念。
李碩勛在與趙君陶結婚后不久李鵬就出生了,盡管有了孩子,可李碩勛卻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信仰,甘愿舍棄小家,依舊奔赴在革命第一線。
1931年李碩勛原本是按照組織調動準備前往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擔任紅7軍的政委,可就在同年的8月,剛剛抵達海口還沒能與組織聯(lián)系上進行會議交涉時,他就因叛徒的出賣被抓捕了。
那時他剛剛入住勝沙路中民旅社不久,13日那天突然有一群國民黨密探?jīng)_進其中,將他直接抓捕入獄。
面對國民黨的酷刑,李碩勛并沒有叛變,反而是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wèi)黨組織的“秘密”與尊嚴,他甘愿用自己的后半生去詮釋他對共產黨的忠誠與熱愛。
雖然從小就曾與父親一起經(jīng)歷過生死攸關的場景,但對于小小年紀的李鵬來說,或許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永遠的失去父親。
李碩勛在9月16日那天,被敵人用竹筐抬到了??谑袞|校場,之所以要抬過去也是因為受盡了酷刑,早已無法自己行走。
他英勇就義時年僅28歲,盡管有一腔抱負,可他仍然選擇了忠于組織,忠于國家,而在他離世時,李鵬還不滿4歲。
此時在他的記憶中或許還沒能牢牢的記住父親的臉,就永遠無法再次相見了,趙君陶在得知丈夫離世的消息時也是悲痛欲絕,極難忍受悲痛。
可是當他們成為共產黨員的那一天起,就已經(jīng)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盡管心中悲痛,趙君陶卻也展現(xiàn)出了異于常人的堅毅與執(zhí)著。
她收起悲痛的心緒帶著李鵬輾轉回到了娘家,直到1938年才與組織重新取得了聯(lián)系,而這一次前來找尋他們的母子的就是鄧穎超。
此時距離她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已經(jīng)有七年的時間了,為了避免轉移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因此最初就將李鵬留在了成都,趙君陶只身一人與鄧穎超一起去到了重慶。
可當周恩來看到李鵬沒有前來時也非常著急,甚至一直在“責備”鄧穎超為何沒有把李鵬一起帶來,怎么能夠忍心將孩子一個人留在那里。
眼看周恩來如此著急,鄧穎超也決定再次啟程,李鵬也在第一時間被接到了重慶,住在了“周公館”內。
周恩來見到李鵬以后內心的思緒非常復雜,既心疼他年幼就失去了父親,又感慨他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此堅毅。
最后周恩來直言想要將李鵬收做義子,李鵬聽到后也非常激動,當即就叫周恩來為“周爸爸”,從那以后“鄧媽媽、周爸爸”這個稱呼就成為了他們之間的親昵稱謂。
幾個月后因為國共兩黨的關系持續(xù)下跌,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周恩來就決定讓李鵬前往延安,李鵬深知那里就是父母夢想的地方,也是革命開啟的地方,是“圣地”,是“源泉”。
因此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這個想法,李鵬的成長之路除了母親趙君陶的關切外還有周總理夫婦的引領,后來李鵬也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一生。
李鵬和眾多革命子女一樣曾去到了蘇聯(lián)進行學習,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在1949年6月1日,此時李鵬年僅21歲,與同學們站在一起,讓人感受到了他們的青春與朝氣。
后排左邊第一位就是李鵬,他的容貌與父親李碩勛非常相似,尤其是眉眼處,既堅毅又溫柔,此時的他正在伊萬諾沃動力學院補習數(shù)理化,并且學習俄文。
前面右起第二位就是李鵬的俄語老師費德洛娃,李鵬在蘇聯(lián)的學習不僅為他奠定了未來工作的基礎,還幫助他找尋到了人生的幸福。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9年,此時李鵬已經(jīng)順利完成學業(yè)回到了祖國,因為早期在蘇聯(lián)學習了動力相關的知識,因此后來他也是留在了豐滿發(fā)電廠工作。
此時的李鵬已經(jīng)褪去了青澀稚嫩的氣息,給人一種成熟穩(wěn)重的感受,他為人非常謙虛低調,在1955年回國時,盡管能力出眾,他卻依舊選擇前往基層工作,從零開始。
不過正所謂“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fā)光”,李鵬也是如此,盡管在基層工作,可他的工作能力卻是非常出眾的。
在豐滿發(fā)電廠工作期間,他從基層做到了總工程師,又擔任過豐滿發(fā)電廠的副廠長,后來轉去東北電業(yè)管理局后就擔任過局長以及阜新發(fā)電廠廠長。
這張照片是李鵬與妻子朱琳在外游玩時拍攝的,他與朱琳的相遇也與他過去在蘇聯(lián)的經(jīng)歷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那時他還在豐滿發(fā)電廠擔任副總工程師,正值元旦吉林市政府邀請了各界專家、負責人等參加聯(lián)歡會,李鵬就在其中。
而此時任職吉林市市長的張文海非常喜歡古語和文言文,在發(fā)言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夾雜著一些相關內容,作為中國人聽懂或許并不難,可是想要準確的翻譯出來說給外賓聽卻是一件不易的事。
此時不少翻譯官都著了難,一時間竟無人敢上前翻譯,就在此時朱琳從人群中走出,用流利準確的俄語將張文海的話全部翻譯,這不僅驚呆了眾人也撥動了李鵬的心。
因為他曾在蘇聯(lián)留學,所以對俄語也是非常了解的,朱琳的翻譯在他看來就是完美的,發(fā)音準確,意思也同樣無誤,這也讓李鵬對眼前這個美麗大方的姑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后來的舞會中,李鵬也主動邀請了朱琳跳舞,在這期間兩人用俄語交流,這也讓李鵬加深了對朱琳的印象,因為有這次的相遇,李鵬后來也多次邀約朱琳,一來二去兩人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相戀一年后兩人就于1958年7月10日在北京婚姻登記所登記了結婚,婚后兩人生育了三個孩子,長子名叫李小鵬,次子叫李小勇,長女叫做李小琳。
從那之后無論工作多么繁忙,李鵬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這張照片就是李鵬與家人一起去天安門游玩時的合影。
婚后他與朱琳之間并沒有特別親昵的稱呼,一直都是稱呼對方“大琳和大鵬”,雖然看似平常,但卻蘊含了兩人之間緊密又浪漫的愛情。
2008年7月10日,朱琳和李鵬在北京舉行了金婚的慶?;顒?,和兩人結婚時一樣,并沒有宴請?zhí)嗳?,親朋好友相聚在一起,給兩人的紀念日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李鵬的一生雖然經(jīng)歷了許多坎坷,從小失去了父親的關愛與庇護,但是他也收獲了許多美好,與“周爸爸、鄧媽媽”之間的特殊情誼照亮了他未來的前行之路。
與妻子朱琳一起的相依相伴,讓他體會到了家庭的溫馨與安穩(wěn),就如他所說朱琳做他的終身伴侶使他一生都非常幸福。
美好的情誼能夠引領一個人勇敢的向前邁進,李鵬承襲了父親的遺志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實現(xiàn)了中國的繁榮富強,這既是幸運也是美好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