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情感價值和參與體驗,從看重“性價比”轉向“心價比”,新消費熱點和新型文旅生活體驗也隨之出現。近日,記者來到山西、遼寧、廣西三地,體驗當地文旅消費的“心價比”。
遼寧沈陽:“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價比”
本報記者 葛 鑫
市民在沈陽環球港動感城內體驗運動設施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供圖
今年“五一”假期,沈陽文旅市場以105.87億元的消費答卷驚艷亮相。“五一”假期前4天,沈陽市文旅消費規模在全國排名第十七、東北地區排名第一,這座傳統工業重鎮正上演著文旅產業的“基因重組”。
24處重點監測場景接待量全線飄紅,中醫藥夜市里把脈與歡樂共舞……沈陽用現象級場景創新詮釋著“心價比”時代的消費密碼。
在沈陽環球港動感城內,266米懸空光影跑道上,年輕跑者與全息投影的東北虎競速;森林卡丁車賽道里,引擎轟鳴與松濤聲交織成奇特的混響。作為東北首個“體育+”大型商業綜合體,環球港動感城吸引大批“Z世代”游客,印證城市更新的速度。“這里好玩得不像是商場,像是未來城市的模擬場景。”游客李曉彤說。
沈陽故宮的琉璃瓦映照著無人機燈光秀,張學良舊居里的數字導覽還原民國風云,中國工業博物館將重型機床變成光影藝術裝置……歷史厚度與科技銳度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在機床旁喝杯咖啡,這種反差感很酷。”北京游客王偉說。
中街的裸眼3D大屏與彩電塔夜市的喧囂相遇,數字藝術展與非遺剪紙工作坊也可比鄰而居,渾河游船派對的電子樂與中醫夜市的艾草香交織,演繹著硬核的混搭美學。在200位中醫專家坐鎮的夜市里,“把脈+擼串”吸引游客關注,枸杞羊肉串、當歸奶茶成為新晉“網紅”單品。
在這場消費變革中,沈陽文旅展現出強大的場景制造力。環球港將體育賽事變為全民嘉年華,K11用畢加索工坊解構藝術,工業遺址變身賽博朋克“打卡”地。當城市空間進化為情緒療愈場、文化共鳴箱和社交貨幣制造機,“來過”正升維為“體驗過、感動過、分享過”。
【記者手記】
站在環球港266米懸空光影跑道的玻璃觀景臺上,一旁是呼嘯而過的卡丁車流,另一邊是霞光中的故宮飛檐。這些充滿張力的畫面,恰是沈陽文旅進化的脈搏——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時代美學。
沈陽文旅的突圍之路,是工業化思維向體驗式思維的轉型。中國工業博物館讓老式沖床與電競舞臺同框,中醫藥夜市讓把脈臺與燒烤架并行,這種“硬核混搭”將制造業的模塊化思維應用于場景創新。沈陽正在把車間里的流水線,變成文旅新場景的生產線。
懸空跑道滿足冒險欲,中醫夜市治愈焦慮感,藝術工坊填補精神需求……沈陽文旅的“爆款”場景不是簡單的堆砌設施,而是構建情緒價值閉環,每個觸點都在制造情感羈絆,讓每個游客都成為城市代言人。
“我們不是在建造場所,而是在培育內容生態。”在采訪中,一位文旅投資人的話令我深思。從“工業銹帶”到“文旅秀帶”,沈陽正以工業級創新打造新消費,用體育綜合體重構商業空間,以數字藝術重塑文化表達,讓傳統文化碰撞體驗經濟,以現象級場景創新營建城市IP。
將工業遺產轉化為社交貨幣,用科技手段降低文化消費門檻,其本質是重構城市吸引力方程式。這場以“心價比”為標尺的文旅變革,正在書寫老工業城市轉型的新范式——把人引來,更要讓心留下。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膩
郭志清 本報記者 朱 萌
游客在展位前集章 山西省文化館供圖
今年“五一”假期,一場以山西非遺為主打的特色集市在太原市中正天街舉辦。展會通過通關文牒集章、相聲表演、試吃試玩等活動增強趣味性,有參與者直呼:“原來山西還可以這么玩!”
近日舉辦的2025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產品采購大會,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山西省文化館主辦,40余個展位匯聚全省11地市的非遺技藝、民間工藝、文創產品和特色美食。活動現場分為山西北部、南部、中部三個非遺市集區域,市民、游客可以領取市集文牒,并在每個展位獲取免費的專屬印章。
市集上,市民、游客熱情參與集章活動,手持集市文牒逛市集、集章、兌獎券,幾千份集市文牒供不應求。“我集齊了41個章,換到了演出票和美食券。‘通關文牒’的形式之前常在景區和博物館看到,這次每個攤位都可以集章,一邊逛一邊集,還能了解山西非遺,讓我大開眼界。”一位游客說。
在逛市集、集章的過程中,有不少游客購買了相關產品,澄泥硯、絳筆絳墨、沁源本草手工皂、漆器工藝、琉璃冰箱貼、晉溫恭碗團等深受歡迎,展位前的游客絡繹不絕。
為豐富節日文化生活,活動期間,涵蓋相聲、綜藝表演、民族器樂、經典民歌、晉劇選段等文藝形式的十場演出輪番登場,帶動了街區氛圍。在通關兌換點,劇場演出票、美食抵用券成為兌換的熱門獎品。許多市民在觀看演出、逛展“打卡”的同時,順帶吃、購、娛,一體化消費激活了假日消費。
據統計,五天的時間里,該活動線下發放集市文牒2500份,吸引33.2萬余人次。在線上,還有云上文采會和旅游達人逛會直播,為網友講述山西文化。
【記者手記】
在當代年輕人的文旅消費偏好中,集章“打卡”已成為主流方式之一。近年來,山西推出了不少相關活動,如太原府城游文旅集章護照,充分融合府城歷史文化、經典建筑、商業娛樂及旅游休閑,讓游客全方位了解太原;“跟著悟空游山西打卡點”在今年“五一”假期增至91個,同步推出線下通關文牒2.0版本和“晉享美好”小程序,帶給游客虛擬與現實結合的全新體驗。
這些活動收獲的廣泛參與和正面反饋,反映出年輕一代對精神滿足、文化認同和社交參與的深層需求。對多數年輕游客,通過集章“打卡”能獲得類似游戲通關的成就感、滿足感。對于旅行目的地的文旅部門和相關景區而言,這類活動能夠很好地激發游客的探索欲,引導游客深入游覽,同時增強游客對當地文化的記憶,激發消費活力,可謂一舉多得。比如,此次在太原繁華商業街區里舉辦的文采會,用免費蓋章為展位引流,并設置了“打卡”全部攤位的通關獎勵,挖掘潛在需求,收獲了不錯的成效。
如今,情緒價值賦予旅游更深層次的情感意義。文旅行業應抓住情緒需求,在創意設計、文化深度與服務質量上持續優化,同時警惕過度商業化,力爭從“爆紅”走向“長紅”。
廣西南寧:百年水街有了“年輕力”
本報記者 郭凱倩
老南寧記憶陳列館 受訪單位供圖
廣西南寧百年水街,因水而生、依水而居、憑水而興。這里曾是碼頭號子與商賈吆喝交織的繁華之地,儲存著老南寧人的文化記憶,如今也成為年輕人探尋城市發展脈絡、假日悠閑娛樂的好去處。
記者日前走進水街,只見兩邊的騎樓建筑保留著原本的歷史肌理,老字號的燈牌亮起。
夜晚的水街人聲鼎沸。董達庭商住樓外墻上,一場燈光秀重現水街輝煌歷史。舞臺上,賓陽炮龍、花婆舞等非遺特色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還有系列動漫人物角色扮演引發陣陣歡呼聲。一旁的國潮市集琳瑯滿目,各種非遺文創、特色小吃串聯起潮玩消費。代表水街記憶的董達庭商住樓、兩湖會館、新會書院、南寧商會舊址,成為非遺文創展廳、南寧騎樓文化陳列館、邕劇傳承基地和老南寧記憶陳列館,為水街注入了多元業態,搭建起一個“國潮+演藝”主題的沉浸式休閑街區。
“如今,水街與三街兩巷、中山路進行聯動改造,人們既可以逛博物館、陳列館,又能品嘗南寧地道美食,還能欣賞娛樂性項目。”趁著夜色,市民吳雨澤特意穿上旗袍,到水街感受一次沉浸式穿越之旅。
“通過挖掘水街百年歷史文化脈絡,續寫新潮生活,讓傳統與潮流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觸摸南寧的年輕脈搏。”相關負責人表示,水街將聚焦打造新銳潮流聚集地與前沿生活文化體驗平臺,與鄰近的三街兩巷、中山路形成“文化體驗—潮流消費—美食尋味”的文旅消費閉環。三大歷史街區將強化差異定位,協同發展,構建白天逛古街、夜晚品煙火、全天沉浸式體驗的全時段消費生態圈。
【記者手記】
“落雨大,水浸街,阿媽帶我買拖鞋。”對于很多年輕人和外地游客來說,水街曾經的繁華或許只能從老人口中的歌謠或者老照片中窺見一二。
在此之前,南寧市對三街兩巷的提升改造已經成為廣西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典范案例,通過開展系統的保護修繕工作,成功塑造了承載“老南寧”記憶的城市會客廳。如今水街再次煥新,以“潮韻邕州”為定位,在古建保護的基礎上圍繞文化探索、潮流前沿、沉浸演藝、生活方式四大類業態,打造南寧文旅融合發展的又一個典范。
走進水街,記者發現,慕名而來的不僅有前來尋找記憶的老南寧人,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或是結伴同游,在市集上淘淘心儀的非遺文創,三兩朋友招呼著走進街邊的美食老字號;或是穿著民族服飾沿街“打卡”拍照,扮演動漫人物,成為舞臺上的焦點。他們來到水街的目的或許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來到這里,是因為水街呈現的多元業態總有一樣是他們所期許的:可以是傳統的,也可以是國潮時尚的;既是充滿文化底蘊的,也是彌漫煙火氣息的;可以是動感活力的,也可以是娛樂閑適的……古城雖老,卻煥發著無限的新生活力。
街區要吸引年輕人、留住年輕人,需要與他們同頻共振。
2025年5月10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遼寧沈陽:“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價比”》、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膩》、
《廣西南寧:百年水街有了“年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