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如今,網紅在塌房、網民在覺醒,大眾不斷發出質疑:“在這個流量為王的世界里,網紅還有什么是真的。”
當大家已對網紅擺拍司空見慣時,最近又有人被質疑擺拍了!
這次是一位來自涼山彝族的00后小伙王金,他從4月9日開始拍攝種樹治沙的視頻,沒想到一夜爆火漲了200多萬粉的同時,擺拍質疑也隨之而至。
質疑他擺拍的不是粉絲和網友,而是曾經與他合作過的團隊。
一邊是王金表示,栽柳治沙是打工掙錢,不是立人設。他更不想做直播、接廣告掙錢,這會讓他失去自由。
一邊是團隊負責人聲稱,他們不僅沒掙錢反而是虧了錢,王金的一切全來自他們的策劃與包裝,是王金單方面中止了合作。
只能說,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而潮水褪去的時候,有可能兩邊都是裸泳的人。
01
王金治沙被團隊自曝擺拍,雙方各執一詞!
4月6日,有著一雙異瞳的王金在抖音發布了第一條視頻。這條視頻的標題就一個“苦”字,視頻里他赤著膊狂灌瓶裝水,而他的背后則是茫茫無邊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庫布齊沙漠。
在之后的一個月里,00后小伙王金總計發布了25條作品,由于治沙有著較高的話題度,而個人治沙更是一件值得傾佩的事,由此王金便開始了瘋狂漲粉之路。
第三方相關數據顯示,4月25日的時候,王金的粉絲還停留在29萬左右,可從4月25日至5月1日這一周時間里,他的粉絲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5月1日粉絲總量已達196.9萬,截至今日粉絲數量已達到215.2萬。
作為一位23歲的農村小伙,能短時間內積累200多萬粉絲,那可真是草根逆襲的典范,即使沒有開啟直播帶貨,僅靠流量和廣告收益都可以在收入上實現跨越式提升。
可就在這時,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有人質疑他治沙的視頻全是精心策劃的擺拍,而曝料的正是與他合作的團隊。
和王金有過短期合作的團隊聲稱,從4月20日開始,他們便和王金展開合作,賬號內的多期視頻都是他們負責幫他策劃、拍攝和剪輯的。
既然有合作,為什么這個時候卻將真相曝光,難道這個團隊不怕對自己造成負面影響嗎?原來,他們的自曝是有原因的。
據這個團隊透露,王金在迅速走紅后,火速單方面中止了和他們的合作,這種行為就是過河拆橋。
在合作前,王金和這個團隊之間并沒有書面形式的合作協議,但是約定好了收益五五分成。
團隊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我們提出簽合同,他一直不簽。合作期間,賬號有10萬多元的收益,給我們分了一半,但整個團隊帶他跑了12天,花費都不止五六萬元。”
看這個意思,這個團隊是因為王金走紅后突然跑路,而他們自己不僅沒掙錢,還虧了錢。對此相當不滿,只得站出來曝料。
不過這件事最有意思的是,王金和團隊那是雙方各執一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于團隊的曝料,這位來自四川涼山,家庭條件并不好的23歲小伙子說:“月底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內蒙古從事治沙工作,過來是為了打工掙錢的,這邊工資一天200多元。拍視頻只是為了記錄生活,沒想當網紅。”
起初他過來是說幫忙的,而且我也分錢給他了。合作期間并不愉快,他讓我做直播、接廣告掙錢,但這些不是我想干的,并且他提出要簽約
5年,我覺得這樣失去自由、受人控制,所以不愿意。現在我不想合作了,而他因為想要分更多的錢,我沒答應,所以在網上抹黑我。對于為何單方面中止合作,王金做出了這樣的回應。在他看來,比起掙錢,更重要的是自由。他的初衷不是成為一名網紅。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王金如此回應道。
他還曬出了一張蓋有公章的工作證明,以此證明他在甘肅某家從事治沙工程的公司工作,擔任栽柳職位。
同時王金還公開了一張轉賬截圖,證明他多次向這位團隊負責人轉賬,總計6萬元。
這件事發酵到這里,可能有人看了有些亂,那么筆者就給大家做個省流總結:
1.王金是和父母從四川來內蒙古打工的,從事的也的確是治沙相關的工作;
2.他在打工期間開始拍攝視頻分享生活,沒想到短時間內漲了不粉,于是有團隊找上他;
3.粉絲暴漲后,王金單方面中止了與這個團隊的合作,理由是不自由、不想被控制。他不想當網紅,直播帶貨賺錢也非他本意;
4.團隊看不下去了,于是選擇自曝。聲稱自己沒賺錢還虧錢,王金的視頻大部分是他們策劃、拍攝和剪輯的,屬于擺拍。
5.王金將賬號部分收益轉賬給團隊,團隊掙了還是虧了,尚無法證實。
02
真誠才是網紅的必殺技!
看到這里,也許大家對這件事有了個清晰的了解。本質上還是一位剛剛成名不久的素人網紅和背后MCN機構的利益矛盾。
其實網友們關注的重點并不是王金和團隊之家的糾葛,更在意的他到底有沒有擺拍。
目前可以很確定的是:王金治沙的工作做了,但也擺拍了!
首先,王金在回應這件事的過程中,用工作證明來自證自己打工治沙也好,曬出轉賬證明有和團隊分成也罷,已經已經間接承認了一件事:至少他的部分作品是和這個團隊合作的。
既然有團隊合作,那肯定是有包裝、有策劃、有拍攝、有剪輯,甚至還有人負責商業方面的對接,那勢必會有擺拍的成分在里面;
其次,在5月6日的時候,該團隊的楊先生發布過一個現場拍攝花絮視頻。視頻里,王金舉著手機吃饅頭喝水,旁邊還有工作人員拿著反光板。
這樣的場景,已經很難稱為記錄生活了。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如果這樣的工作卻成了博眼球引流量的工具,絕對是件很悲哀的事情。
所以“向往自由”也好,“分成不均”也罷,網紅和團隊的矛盾放一邊,擺拍這件事是可以實錘的。
即便有媒體實體探訪了王金的情況,發現他和父母住廢棄商鋪、啃饅頭,早5晚6栽樹,治沙月入7200元,也同樣和擺拍這件事沒有直接的關系。
對此網友們也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只要他是真的在那地方工作,真的在治沙,擺不擺拍又有什么關系呢,關注他又不是看這個視頻的質量,更多的是治沙這個事情。”
“這種類型的擺拍就擺拍吧,總好過那種一天到晚博人眼球大馬路上做些奇形怪狀莫名其妙的網紅要好點吧…”
“他不是治沙人,團隊曝光的每天坐著豪車去沙地拍完視頻就走了。如果真是治沙的,支持他當網紅。“
“治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隨便誰去埋幾個平方啥用也沒有。這種為了突出異瞳從下面打光,怎么可能是單純打工記錄生活,為了紅而已。”
看來,有人覺得他從事治沙工作屬實,即使擺拍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所以并不介意;
也有人認為,治沙是一件系統性的千秋大事,即使他從事相關的工作,可擺拍的成分已經高過工作本身,就是為了博眼球。
王金事件的核心爭議,折射出網紅經濟時代,真實與流量之間的深層矛盾。
治沙作為一項關乎生態改善的公共事業,天然帶有一定的公益屬性,公眾對這件事的關注度和真實性期待已經遠遠高于那些普通的內容。
這件事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擺拍的邊界到底在哪里?什么樣的擺拍可以接受,什么樣的擺拍必須抵制。
為什么李子柒的田園生活視頻同樣是精心策劃的”擺拍“,卻能引起社會的強烈共鳴?
因為李子柒的視頻經過藝術加工,是一種理想化的表達。而田園題材不涉及社會敏感話題,公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這些作品中得到了完美映射。
李子柒又基于這些精致的內容,使得傳統和非遺文化獲得了一扇宣傳的窗口,背后不僅有艱辛的付出,更是賦予了其更高的社會價值。
反觀涼山孟陽編造貧困故事賣慘,東北雨姐打造虛假鄉村生活拍攝基地,祁天道當街編排調戲女性的劇本,他們都擾亂了公眾認知并消耗了社會的信任,既虛假還涉及違法。
所以,擺拍的邊界在于,一定要符合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標準,給大眾帶來快樂的同時,積極傳播正能量,實現社會價值。
雖然王金的擺拍質疑來自于合作方,但隨著粉絲的不斷增長,這個問題遲早也會暴露出來。
公眾對草根正能量的期待,本質是對樸素真實性的渴望。若治沙淪為流量道具,損害的不僅是個人信譽,更是社會對公益事業的集體信任崩塌。
王金治沙這件事沒問題,走紅后賺錢也不丟人,出問題的終究是內容。
真誠和真實才是網紅的必殺技,如果只是一味地擺拍治沙的艱辛,忽視了內容創作的本質,也許王金走不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