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騎著三輪車,晃晃悠悠地行進在印度的土地上,三輪車上躺著的,是曾經威風凜凜戰機的殘骸。這殘骸不再是力量與榮耀的代表,此刻更像是一個巨大的諷刺符號。上午,它還在國際軍火交易的舞臺上,以2.5億美金的天價彰顯著印度軍事采購的“財大氣粗”;而下午,卻在廢品市場上,被論斤估價,可能只值2.5元每斤。
印度的軍事采購一直以來都像是一場奢華的鬧劇。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到國際軍火市場,從歐美、俄羅斯等國采購先進武器裝備,看似是在提升國防實力,實則更像是一場場政治與商業交織的游戲。高價購入的戰機,背后是復雜的利益鏈條,從軍火商的巨額利潤,到某些政客的暗中操作,真正用于提升印度本土軍事工業和國防安全的效能卻大打折扣。
這些戰機在采購時被吹噓得天花亂墜,可在實際使用中,卻因后勤保障不足、人員操作培訓不到位、維護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頻繁出現墜毀等事故。就如同這被拉在三輪車上的殘骸,它的墜落,不僅是一架飛機的損失,更是印度巨額資金的付諸東流。
印度本土軍事工業在這樣的采購模式下,長期得不到良性發展。大量依賴進口武器,使得本國軍工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和技術積累。當這些進口戰機成為廢品,以近乎白菜價處理時,我們看到的是印度軍事戰略的短視和軍工發展的畸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