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系取得重大進展,從經貿領域拓展到了政治合作,這都多虧了特朗普的“撮合”。而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兩大待遇,外交部也當著全球的面,宣布給了歐盟。
(外交部宣布一件大事)
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林劍發言人表示,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當前形勢下,雙方都認為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
林劍發言人補充,中歐相信,隨著全面恢復立法機構的交往,雙方的交流和理解將更加深入,這將為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穩定注入新動力。
大家可別小看了中歐之間立法機構的互動,這表明了,中歐關系開始從經貿領域,慢慢拓展到了政治合作。
中歐經貿關系確實緊密,但政治互動卻寥寥。
林劍發言人提到的“眾所周知的原因”,說白了就是以前在美國的影響下,歐洲跟隨著美國炒作反華議題,還有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導致中歐政治領域的互動、合作受阻,雙方缺乏互信。
不過在當前形勢下,特朗普面向全球挑起關稅戰,還對盟友越來越苛刻:施壓盟友,吸血盟友,還要歐洲自己承擔防務問題,這就導致美歐關系出現了裂縫,歐洲開始審視與中美之間的關系,獨立意識開始覺醒。
(歐盟逐漸對美國失望)
美歐關系出現裂縫,難道歐盟還要把與中國的關系搞砸?擺在歐盟面前的選擇其實并不多。
中美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既然美歐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歐盟自然要抓緊修復與中國的關系,否則歐盟的處境會越來越被動。
多重因素下,歐洲的對華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從以前的處處跟隨美國針對中國,逐漸擺脫美國的影響,開始尋求與中國擴大合作。
同樣是在這一天,還有消息傳出,中方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中歐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介紹,今年中歐之間有很多重要議程,中方歡迎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適時聯袂來華,舉行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這等于是當著全世界的面,對科斯塔和馮德萊恩發出了訪華邀請。
中方又是跟歐盟高層互通電話,又是邀請他們訪華的,這可都是特朗普上臺后想要的待遇。
顯然隨著歐洲逐漸改變對華態度,我們也愿意與歐洲擴大合作領域,中歐高層互動開始頻繁,特朗普等不到的電話,我們打給了歐盟,特朗普盼不來的訪華邀請,我們也給了歐盟。
(中歐政治領域的互動,將傳遞到兩國經貿合作)
中歐政治領域的合作,將增強雙方之間的互信,對兩國的經貿合作也是重大利好。
只有增強互信了,歐盟的一些高層政客才會打消一些有關“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從而促進雙方之間的經貿合作。
前段日子,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羅夫斯基斯表示,中歐已同意研究為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取代歐盟2024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方案。
看到沒有,這正是中歐高層互動密集后,為經貿合作領域帶來的良性效果。
這背后還得感謝一下特朗普,如果不是特朗普“不分敵我”,向全世界統一開火,歐盟怕是都沒有今天的“清醒”。
歐盟高度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經濟合作,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會對美國唯命是從。
“獨立自主”對以前的歐洲來說,就是奢侈。但是現在歐盟沒得選,如果不想被美國徹底榨干,就得支棱起來,與中國合作是對抗美國關稅霸凌的唯一出路。
(當前形勢下,歐盟必須得支棱)
一開始,歐盟確實是想對美國跪下的,但是美國要價太高,歐盟根本負擔不起。
經過多輪談判,歐盟最終還是對美國放棄了幻想,改善與中國關系,跟著中方共同反抗美國關稅霸凌才是唯一的出路。
當然了,歐盟畢竟依賴美國多年,且內部還有不少親美分子,歐盟能“清醒”多久還是個未知數,我們對歐洲也要有清醒的認知。
在歐盟“清醒”的這段時間,最大限度地改善中歐之間的關系,擴大與中歐之間的合作,拉攏歐洲內部的親華力量,反美力量,讓他們有機會發展起來,對抗“大西洋學派”的勢力。
見證過合作中國的巨大利益,經受過美國反復無常的折磨,往后美國就算是再逼迫歐洲放棄與中國的合作,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