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姜雨晴
5月10日,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共同主辦的“防災減災:全民行動共護安全”論壇在京舉行。
論壇旨在提升全社會預防災害風險意識,增強人民群眾防災避險能力,構建全社會防災減災新格局。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鄭國光出席論壇并致辭。
論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基層應急能力持續提升。通過一次次抵御突發事件的實踐和總結,我國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大為增強,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相較于災害風險的長期性、復雜性、嚴峻性,依然存在意識和能力不足、風險排查不充分、基層組織建設相對薄弱、信息發布滯后等短板,亟須提升和改變。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引發的各類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嚴峻挑戰,提高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能力十分重要而迫切。
論壇強調,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減少災害威脅和損失,最好的辦法是排查身邊的災害風險隱患,提前做好預防,功夫下在平時,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防災減災救災,沒有旁觀者,都是責任人,人人都應樹立災害防范意識,都應具備防災避險基本技能,才能更有效保護生命財產安全。防災減災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需要全民共奏的“交響樂”。要圍繞“全災種、大應急、全過程”理念,做好宣傳培訓、強化科技支撐、重視信息發布、推進共建共治,全面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水平。
論壇期間,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和中國災害防御協會聯合發布了“防災減災:全民行動共護安全”2025全國防災減災日倡議書,倡議全民參與防災減災、攜手共護安全家園,做防災減災理念的積極傳播者、防災減災體系的專業推動者、防災減災行動的堅定踐行者。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不斷夯實安全基礎,持續筑牢安全防線,讓“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春風化雨、蔚然成風,書寫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平安中國建設新篇章。
本次論壇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政府公共關系委員會、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承辦,中國平安、伊利集團、科大訊飛、中國港灣提供支持。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