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場閱兵的軍樂剛停,不到24小時,巴西總統盧拉的專機直奔北京。
5月10日,他落地中國,帶著滿滿的合作計劃,準備待上五天。
這趟行程可不簡單,從大豆到鐵路,從港口到能源,盧拉的清單寫得滿滿當當。
中美貿易摩擦讓大豆成了敏感詞,現在中國敞開大門,巴西的機會來了。
盧拉為什么這么急著來?這次中巴合作又意味著什么?
文案:鳳梨 編輯:鳳梨
盧拉此行,帶著滿滿的誠意和清晰的目標。
訪問還沒開始,中國就放出大動作:解除對五家巴西大豆出口企業的進口限制。
這可不是小事,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中國則是最大的買家,兩國的大豆貿易,關系到從農田到餐桌的整條供應鏈。
此前,因為植物檢疫問題,部分巴西大豆被暫停進口,如今這一限制一解除,不僅為盧拉訪華開了好頭,也讓中巴關系在實實在在的合作上又邁了一步。
大豆背后,是更深的戰略考量。
過去幾年,大豆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晴雨表,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六成以上靠海外,巴西和美國是主要來源。
2025年初,中國暫停了新一輪美國大豆采購,轉而向巴西和阿根廷靠攏。
這對美國農戶來說,顯然不是好消息,但對巴西卻是機會。
盧拉顯然抓住了這個窗口期。他的訪問不僅是為了賣更多大豆,更是為了把中巴的合作推向更廣的領域。
除了大豆,另一個重頭戲是鐵路。
巴西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一條從南美內陸直通太平洋的鐵路,起點在巴西,終點是秘魯的錢凱港。
這個項目談了很多年,一直進展緩慢,原因不難理解,鐵路要穿過安第斯山脈,還要平衡環保和原住民的訴求,難度不小。
但這次,中國明確表達了興趣,巴西也積極回應。
雙方最終敲定了一條新線路,從巴西南部繞行,連接阿克里州、托坎廷斯州,一路通到巴伊亞州,接入中鐵承建的FIOL鐵路。
這條鐵路全長約1500公里,預計2027年投入運營。
建成后,巴西的貨物運到中國,時間能從35天縮短到25天,運輸成本也會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錢凱港背靠安第斯山,面向太平洋,是南美到亞洲最近的港口。
這條鐵路一旦通車,不僅是巴西的交通大動脈,更是中巴合作的一張新名片。
錢凱港
盧拉的訪問團陣容也很說明問題,農業、基礎設施、經濟、外交,多個領域的代表齊聚北京。
這不是來談一兩筆生意的,而是要搭建一整套合作框架,從大豆到能源,從港口到鐵路,中巴的合作領域在拓寬,規模也在升級。
巴西希望通過這些項目,爭取更多出口份額,吸引更多投資;而中國則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對拉美合作的重視。
回過頭看,盧拉訪華的背景還有另一層意義,就在一天前,2025年5月9日,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勝利日閱兵。。
普京站在紅場中央,發表了十分鐘的講話,他談了歷史,強調衛國戰爭的不可磨滅;他談了現實,批評那些歪曲二戰歷史的行為;他還談了未來,呼吁守護勝利的遺產。
與往年相比,普京的語氣更克制,提到烏克蘭和西方的內容明顯減少。
這種低調的姿態,讓外界猜測,俄羅斯是不是在為外交騰出空間。
場閱兵和盧拉訪華,看似是兩件事,卻有著微妙的呼應。
閱兵是關于記憶和自豪,提醒人們不忘歷史;盧拉的專機則是關于合作和未來,指向新興國家如何在當下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兩件事之間,沒有高調的宣言,也沒有刻意的渲染,但卻在無聲中傳遞了一種力量:在這個充滿博弈的世界里,行動比口號更重要。
放眼拉美,中國與這個地區的聯系正在加速,從港口到能源,從農業到數字經濟,一條條合作線路在地圖上鋪開。
秘魯的錢凱港、巴西的FIOL鐵路、阿根廷的能源項目,這些不是孤立的點,而是連成一片的網絡。
拉美國家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擺脫對單一大國的依賴,尋找更平衡的合作對象。
過去幾年,歐美忙著拉幫結派,搞各種“小圈子”,但新興國家卻在用行動表明,真正的多邊合作不是靠喊口號,而是要坐下來談,踏踏實實做。
對中國來說,與拉美的合作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戰略安全和國際話語權的需要,從供應鏈的穩定到全球市場份額的拓展,拉美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盧拉的五天訪問不長,但留下的影響卻在持續發酵。
那架從莫斯科飛往北京的專機,不僅承載了巴西的期待,也勾勒出一條新興國家合作的軌跡。
在紅場閱兵的余音里,在中美博弈的暗流中,這條航線顯得格外清晰。
中巴卻用行動告訴世界:合作,是這個時代最實在的語言。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