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雙叒叕“搶功”了!
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印巴停火,是美國促成的!”
結果,話剛說完,印度政府直接打臉——“停火是印巴兩國直接談的,跟美國沒關系!”
更精彩的是,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隨后發表全國講話,公開感謝中國:“中國是非常親切、非常值得信賴的朋友,在巴基斯坦需要時總是伸出援手。”
這臉打得,啪啪響!
事實上,見縫插針搶功勞稱得上特朗普的“傳統藝能”,他的“邀功”操作,一點都不讓人意外。畢竟,這位前總統的經典套路就是——“凡好事必與我有關,凡壞事必與我無關”。
記得2018年朝鮮半島局勢緩和,特朗普立刻宣稱:“是我用‘極限施壓’讓金正恩回到談判桌!”(然而朝韓和解的實際推動者是文在寅)
還有2020年阿聯酋與以色列建交,特朗普又高調宣布:“是我促成了‘歷史性和平’!”(結果阿聯酋后來公開表示,談判早在特朗普上臺前就開始了)
2025年印巴停火,這次也不例外,特朗普故技重施:“美國斡旋成功!”
問題是,這次沒人買賬了。
印度政府直接通過《法新社》放話:“停火是印巴兩國直接協商的,美國沒參與。”
印度為什么這么不給面子?
首先是美國態度讓印度寒心。沖突爆發后,美國副總統萬斯公開說“印巴沖突不關美國的事”,國務卿魯比奧也只是敷衍地呼吁“雙方冷靜”。
其次,印度需要中國調停。舉世皆知,巴基斯坦身后站著一個強大的友邦,畢竟,“巴鐵”的名頭在那擺著。印度再強硬也得考慮現實——打不贏,就只能談。
那么,到底誰是促成印巴停火的真正調停者呢?
要素過多,不好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4小時內,印巴都找上了中國!
就在特朗普“邀功”的同一天,印巴兩國不約而同地給中國打來了電話。
巴基斯坦外長達爾主動致電王毅,感謝中方為實現停火所做的努力。
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則是緊急聯系王毅,不肯落于人后,表態“戰爭不是印度的選擇”,希望恢復地區和平。
為什么是中國?
其實并不難理解。
作為巴基斯坦的鐵桿盟友,中國長期向巴提供軍事和經濟支持,尤其在這次沖突中,巴基斯坦憑借中式裝備在局部戰場占據優勢,讓印度不得不正視現實。
印度是一個務實的國家,莫迪是一個務實的政治領袖,這使得印度做出了務實的選擇。印度知道,美國靠不住,而中國作為南亞最大的穩定力量,說話比美國管用得多。
而中國一貫秉持公正的立場,一貫主張“和平解決爭端”,不偏袒任何一方,這讓印巴都愿意接受中國的調停。
印度議員塔魯爾說得很直白:“中國對巴基斯坦更具影響力,所以緩和局勢的關鍵在于中國。”
換句話說:“美國喊破嗓子也沒用,中國一句話頂用!”
果然,在特朗普邀功沒多久,5月11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就發表全國講話,重點感謝中國:“中國是非常親切、非常值得信賴的朋友……在巴基斯坦需要時總是伸出援手。”
這句話,明擺著是說給美國聽的——美國你嘴上喊“支持”,實際行動為零,甚至還想趁機賣軍火撈錢。
而中國實實在在提供支持,關鍵時刻幫忙斡旋停火。
高下立判!
話說回來,雖然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向來口無遮攔,想啥說啥,可作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國家領導人為何屢屢“搶功失敗”?
或許,這次事件,不僅是特朗普的個人鬧劇,更是美國全球影響力下滑的縮影。
第一,信譽破產。美國過去幾十年在中東、南亞等地“拉偏架”,早已失去公信力。
第二,戰略短視。特朗普政府只顧“美國優先”,對盟友的需求敷衍了事,印度自然不買賬。
第三,中國崛起:經濟+軍事+外交全方位影響力,讓中國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首選調停者。
印度學者說得更直接:“如果美國還是當年的超級大國,印度絕不敢這樣打臉特朗普。”
事實上,這次印巴停火,可能標志著南亞地緣政治發生了重大轉變。
首先,中國已成為南亞事務的關鍵調停者。未來克什米爾問題、水資源爭端等,繞不開中國。
其次,印度對美依賴肉眼可見地降低。莫迪政府很清楚,美國未必靠得住,不如務實與中國打交道。
簡而言之,整個事件的始末就是:特朗普想搶功,結果搶了個寂寞;美國想刷存在感,結果被印巴聯手無視;中國什么都沒說,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和平推手是誰!
還是那句話:國際政治,實力說話!不爭不搶,但該是我們的影響力,一分都不會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