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消息,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語文系碩士生韓雨琨記得,4月29日晚,莫斯科天氣很冷,他內心卻像有一團火在燃燒。當晚,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亮相俄羅斯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沖突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首次彩排。儀仗隊在退場時,和早早等候在紅場外的華人華僑與中國留學生一起,互相拉起了軍歌。韓雨琨聽到旁邊一位俄羅斯老人用中文說:“中國很厲害,了不起!”
外交部網站消息,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中國領導人于5月7日至1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沖突勝利80周年慶典。外交部發言人介紹,訪俄期間,中國領導人同普京總統就新形勢下中俄關系發展以及一系列國際和地區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溝通。克里姆林宮4日表示,除參加勝利日慶典活動外,中俄兩國領導人將就“全面伙伴關系和戰略互動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和地區議程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資料圖)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郊區,法西斯德國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因時差關系,德國投降書生效之時,蘇聯已是5月9日凌晨,因此將5月9日確立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的紀念日。
勝利喜悅的背后是血淚和犧牲:2700多萬條生命被沖突吞噬,約占總人口的15%,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蘇聯解體后,俄國家杜馬于1995年通過永久紀念衛國沖突勝利日的法令,規定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此后,每年這一天,俄羅斯都會舉行閱兵式等活動,舉國慶祝。
時隔十年,中方再次來到了莫斯科,與俄方共同慶祝勝利日,既彰顯了中俄相互之間的重視,也反映出中俄關系在這些年來的穩步發展。為了做好接待中方的工作,普京可以說是花了不少心思。先是在8日上午,親自在克里姆林宮為中方舉行歡迎儀式。接下來,中方和普京會進行一次小范圍會談。在這之后,中俄代表團舉行會談。隨后,中方和普京還單獨舉行了茶話會和午餐會。根據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此前透露,這是一場不同形式的“長時間會談”。
中方專機抵達莫斯科(資料圖)
5月3日,印度報業托拉斯(PTI)和印度《商業前線報》報道稱,原本計劃代替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俄羅斯預計于9日舉行的衛國沖突勝利日閱兵式的防長辛格,也將因“國內事務繁忙”缺席,由其副手、印度國防部國務部長桑賈伊·塞思(Sanjay Seth)代為出席。《商業前線報》說,據印度內政部消息人士稱,在導致26名游客死亡、17人受傷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槍擊事件發生后,印度與鄰國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加之辛格還有其他重要事務要準備,這都促使他重新考慮其行程。
很顯然,莫迪眼下還是抱著一副坐山觀虎斗的心態,既不想得罪俄羅斯,又不想得罪美國,所以,在看到美西方威脅他國不要出席俄羅斯閱兵式的時候,莫迪選擇了主動退上一步。這也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莫迪的一貫做法,既兩邊都保持聯系,左右通吃,這也的確為印度的發展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只是這種墻頭草的姿態顯然無法長久,經過這件事之后,俄羅斯對印度的信任自然會下降不少。
塞思(資料圖)
克什米爾,不止是山河邊界,更是印巴間無法愈合的神經交匯點。而每一次血的沖突、火的反擊、紙的聲明,不過是死循環的最新一輪起點。在這片土地上,和平從來不是自然狀態,而是一次次被推開的艱難抉擇。如果未來某一天,印度總理能在勝利日閱兵場上代表“和平”出席,而不是被邊境硝煙拉回內閣會議室,也許南亞的命運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轉折。眼下,印度能否穩住局勢、避免徹底破局,不僅取決于莫迪的強硬,更取決于他是否有勇氣跳出“克什米爾牌”的老套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