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兩天的艱難談判,中美會談終于有了大突破。
據《央視新聞》報道5月12日的報道:中美達成重要共識,將發表《聯合聲明》。
不過,特朗普的態度仍是這場中美貿易戰走向的一大變因,在會談開始前,他兩度改變關稅,5月9日再次稱“對華關稅愿從145%降到80%”,希望“換中國重大讓步”。
對于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回應了兩句話!
自作自受的美國
4月中旬到5月,特朗普的態度算得上反復無常,可無論他多嘴硬,都無法改變的一個事實:特朗普希望與中國盡快談判并達成結果。
換句話說,特朗普這場針對全球的關稅戰,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中國低頭。
在特朗普看來,要想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終極目標,首先讓美國制造業再次崛起,再縮小美國國際貿易逆差。而在美國看來,中國就是實現這兩點的“一大阻礙”。
其實,美國政府顯然在推卸責任!
明明是美國首先放棄了制造業,不想做又苦又累的工作,選擇了金融業,又受不了新冠疫情等全球局勢的影響,國內工業生產能力不足,繼而影響經濟,所以才被迫跳出了舒適圈。
可是,美國卻不想承擔后果,還將黑鍋拋給了中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從全球謀取不當利益。
結果卻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引來美國股市震蕩,一度兩日蒸發48萬億美元,還引發美國國內消費市場的通貨膨脹,沖擊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
《環球時報》給出數據: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導致入境美國的貨運量大幅下降,美國西海岸港口官員透露一個“驚人現象”——5月8日的12個小時內沒有一艘貨船從中國出發:“這是疫情以來從未發生過的情況”。
更讓美國官員感到頭疼的是,中國國內似乎比美國更有能力應對這場貿易戰,而且“中國仍然具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和長期抗沖擊能力”。
所以,長痛還是短痛,特朗普并非看不明白,而且他也不想自己成“美國公敵”,被彈劾下臺。
4月中旬,特朗普公開表示“希望和中國達成協議”,但堅持要求“中國先打電話”,還試圖造謠與中國“正在談判”,被我方辟謠后氣急敗壞稱“不打算減免關稅”。
4月30日,特朗普再次稱“希望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仍有前提條件“美國不會每年損失一萬億美元”。
緊接著,他的態度更加反復無常,前頭說“降低關稅也要與中國談判”,又說“不能為了妥協而降低關稅”,還稱這次中美會談是“中方求來的”!
我國外交部一句話“應美方要求”,打臉特朗普的嘴硬。但陰晴不定的特朗普,仍讓我國不得不防。
信心十足的中國
5月10日到11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
據悉,此次參加會議的是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也是一位反復無常的“鷹派人物”,一切行動的根本目的是“美國利益優先”。
這次,特朗普派他出馬,顯然仍是要對華軟硬皆施,在貝森特出發前,特朗普特別放軟了態度:“愿意降低對華關稅到80%,換取中國重大讓步。”
他口中的“重大讓步”指的是“中國市場對美全面開放”,還要求中國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加大芬太尼管制等等。
從美國的要求可以看出,眼下,中國對美反制措施已經取得預期效果,特別是稀土管制方面,讓美國軍工、半導體等面臨停產危險。
可以說,中國對這場特朗普關稅戰信心十足。
而特朗普“以小博大”,顯然是異想天開,外交副部長華春瑩做出回應“中國對處理美國貿易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不可能持續下去,美國民眾已經感受到了痛苦”。
特朗普應該搞清楚美國的現狀,是美國因關稅戰而內憂外患,不得不與中國求和。如果他不是真心解決中美貿易問題,那中方對關稅戰的態度仍舊是“奉陪到底”。
也就是說,只要美國取消對華關稅,中方才愿意讓步,但絕不會答應美國任何侵犯主權和利益的過分要求。
“妥協就是投降”,在特朗普關稅戰中,中國必須抗住美霸的一切威脅,絕不能成為美國收割全球的其中一根“韭菜”!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5-12: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舉行會談 和訊網:2025-05-09: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處理好中美貿易問題,特朗普貿易政策不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