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楊月鋒 通訊員 吳亞會 張焯鈞)近日,韓城礦業下峪口礦組織職工在礦區北門內原“溝塘子”違建區和矸石山的廢棄空地上開荒拓土、播撒希望,以實干與汗水弘揚勞動精神。
此前,這片區域的職工自建房因年久失修,存在諸多安全和環保隱患,是智能礦區創建的 “老大難”區域。為了根除這一“頑疾”,該礦果斷出擊拆除了違建,對老矸石山進行了覆土綠化,并經多次實地調研、論證分析,重新規劃了此片土地屬性。繼4月初組織黨員干部植樹造林后,該礦又因地制宜、搶抓農時,將閑置土地改造成特色生態園。
勞動現場,1800平方米的廢舊空地已被科學劃分為多個種植區域。在各分管礦領導的帶領下,大家手持鐵鍬、鋤頭,分工明確,干勁十足。一鍬一鏟中,板結的土壤變得松軟,為蔬菜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他們攥著浸滿汗水的種子,躬身埋下對豐收的期盼,茄子、辣椒、西紅柿、大蔥、豆角、香菜等十余種作物靜待破土而出。職工們邊勞動邊交流,在翻土播種中褪去嬌氣、鍛造韌性,真正將“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融入日常工作,打磨成攻堅克難的實干品格。
為確保生態園區后續管理有序,該礦實行“領導包片責任制”,11名礦領導班子從開墾、播種到后期管護全程跟進,定期組織分管部室和單位職工進行澆水、施肥和除草等養護工作,確保責任田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為各類農作物的茁壯成長提供保障。
據悉,當前實施的是生態園區第一階段工程,即植物園區建設。在隨后實施的第二階段工程中,該礦還將充分利用園區內其他治理后的閑置空地,建設動物養殖園區。屆時,原礦區的廢棄之地,將會真正成為一個俯仰有綠色,遠觀有繁花,動物遍地跑,燕雀成群飛的綠色生態圈,使得綠色礦山建設的底色更加鮮明厚重。
該礦職工既在辛勤勞作中錘煉著過硬作風,又于躬身實踐中強化著環保意識,切實以鐵鍬為筆,汗水為墨,努力讓廢棄角落變身生態新景,共同為建設安全、綠色、美好的礦區添磚加瓦。
編輯:吳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