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一周的數據顯示,新造車當中除了一哥環比猛增并再度突破周銷萬輛之外,其他車企的銷量都出現環比下跌,其中一家車企近期再陷入旋渦之中,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被眾多車主質疑,紛紛要求退貨,這已是新造車再次陷入吹牛風波之中了。
據第一財經報道指該品牌車企的提供的選裝配件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當初的宣傳當中可以導流,增強下壓力從而提高汽車性能,還能減重等等,它的創始人也為此進行宣傳,由此吸引他的不少粉絲為此買單。
該配件價格極為昂貴,達到4.2萬元,接近車價的兩成了,出于對該名創始人的信任,不少車主付出高價選購,但是部分對汽車有深刻認識的車主購買后,進行測試,發現并不能實現相關的性能,由此導致一批車主建群維權,引發風波。
這對于它來說可謂雪上加霜,此前3月底發生的三名女生死亡的交通事故正是該品牌車企,同時這單事故還牽涉到智駕、半隱藏式門把手等諸多廣受爭議的所謂先進科技,事件尚未徹底平息,如今再曝出這一問題,對于它來說可謂焦頭爛額了。
當然其他新造車也未必能幸災樂禍,從事件發生以來,應急管理部發聲指國內的智駕大多是L2級別,并未達到真正的自動駕駛級別;隨后工信部要求汽車行業需要規范宣傳智駕技術,屬于L2級別的得明確告知消費者,車主駕車時需要時刻握緊方向盤。
近期工信部再次發文,對隱藏式門把手的《技術要求》征詢意見,制定《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借此確保駕乘人員的安全,提升汽車的安全,這是因為此前已多次發生隱藏式門把手在發生事故后鎖死車門,導致外部駕乘難以自救、外部人員難以救援,甚至發生了某外資車企百萬豪車因隱藏式門把手鎖死而導致駕乘人員被活活燒死的事故。
這些都直指出汽車行業對于這些相關技術過于夸大,只是這一次的事故影響太大,最終導致人盡皆知,從而相關部門推動行業進行整治,避免繼續發生嚴重安全事故。
事實上,這幾年類似事故發生后都有業界人士希望汽車企業重視安全,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畢竟汽車牽涉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只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或是汽車企業為了強調自家的技術優勢等等,并未進行反思并采取措施。
到如今隨著相關部門要求整改,部分汽車企業已迅速響應,有汽車企業的智駕技術已被發現改名為輔助駕駛技術,有些汽車企業的相關車型的隱藏式門把手增加了機械結構,可以看出相關部門的要求才促使這些汽車企業行動起來。
不過這一切似乎有點晚,市場已迅速對此產生反應,5月首周的數據就顯示新造車當中除了理想取得環比增長超過三成之外,其他新造車企業的銷量大多環比下滑,就連去年發布電車以來連連上漲的某車企都未能幸免。
汽車市場的實際情況恐怕比這一周的數據更為冷酷,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者購買電車就偏向于選購傳統汽車企業的電車,由此推動國產傳統車企一哥的電車銷量突破月銷10萬輛并居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二名。
外資車同樣因此受益,大眾、豐田的汽車銷量出現反彈的跡象,豐田在國內的兩大合資企業之一的一汽豐田還顯示它的電動化車型月銷量已突破3.5萬輛,占它的汽車銷量過半數,3.5萬輛月銷量已超過新造車第三名。
這樣的現實提醒新造車確實應該踏實對待汽車技術了,夸大宣傳只是一時爽,這與手機大為不同,造成車主人命傷亡,車主家屬是真的會死磕到底,并最終產生巨大反響,迅速影響汽車銷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