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這座充滿文化底蘊與藝術氣息的城市里,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如同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曲藝愛好者。作為相聲藝術的發祥地,天津見證了無數相聲大師的輝煌歷程。
在天津的相聲圈子里,有一位備受矚目的女相聲演員,她就是剛剛獲得“河北區女子傳統相聲非遺傳承人”劉春慧。她身上有眾多成就和標簽——全國三八紅旗手、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唯一一位天天在舞臺上說傳統相聲的女演員”“會說相聲的羊肉串西施”……
舞臺上,她臺風穩健,落落大方,是為數不多且依然活躍的傳統相聲女演員。她表演的相聲曾三次入圍中國曲藝大賽最高獎“牡丹獎”。生活中,她美麗堅韌,利索能干,熱心公益30多年,被評為“天津慈善之星”,總是將臺上臺下那份快樂真誠傳遞給更多的人。
劉春慧生于天津河北區一戶普通人家,初中二年級時,她考入業余話劇團,一直在話劇小品中磨煉自己的舞臺技巧。在那里,她接觸到了相聲,從此就喜歡上了相聲。“經常和相聲演員一起演出,他們說相聲特別吸引我,于是我就萌生了想說相聲的念頭。”劉春慧說。
1996年,劉春慧報名參加了業余相聲大賽,拿到三等獎,這證明了她的實力,也給她指明了道路。1998年,業界前輩創立了“老藝人相聲隊”,劉春慧是七位創始人之一。
在天津這座相聲氛圍濃郁的城市,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自身的努力讓劉春慧迅速成長,在無數次演出實戰中,她慢慢摸索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一天,業界前輩讓我上節目。那是我第一次上臺演出,我兩眼發直、兩腿發僵,手不知往哪兒放,就像小學生背課文一樣,只想快背完、快下去。下臺之后,我感覺到渾身都疼,疼了整整一個星期。按理說,我也算老演員了,沒少演小品啊,但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緊張。由此,我才理解了那句話——相聲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非常難。從那以后,我更是日夜苦練。老前輩們都很關照我,有空就給我講。后來,業界老師成了我固定的搭檔,對我幫助也很大。”劉春慧說。
劉春慧整理了幾十段適合女演員表演的相聲段子,其中包括觀眾耳熟能詳的《對春聯》《五紅圖》《滿族語》《口吐蓮花》《雙字意》等傳統相聲,以及《說酒》《幫你炒》等原創作品。“通過相聲作品,我給觀眾帶來了快樂,也愉悅了自己。每當現場效果火爆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整個身心都特別舒暢;但每當觀眾不笑,評價不高時,我心里那種失落感也是難以言表的。”劉春慧介紹說,“學習相聲真的很難,看似兩個人在臺上你來我往,但學起來太難了!我這人比較好強,相聲說不好時,我就下功夫玩命兒學,苦練基本功。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練,晚上家里人都睡覺了,我就到樓道、衛生間去練,連夢里都在背臺詞。從最開始觀眾不接受,一點兒一點兒逐漸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相聲界老師們的認可。”
相聲發起在北京,發祥在天津。相聲不是天津的特產,但天津相聲招人喜歡。天津茶館相聲,如今已經火爆全國,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天津人幽默,天津也叫‘哏兒都’,天津茶館目前近80多家,游客到天津都要來聽相聲,相聲也促進了天津文旅產業的發展。”劉春慧說。
劉春慧評為天津市“十大杰出母親”,這是因為她資助了100多個貧困兒童,是“苦孩子們的甜媽媽”。從2000年開始,劉春慧先后幫助過160多名貧困兒童上學,幾十年如一日,資助貧困學生、捐款捐物、慰問老人、到養老院表演……劉春慧發起并創辦了“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團隊從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60人,大家各自發揮自己的文化藝術特長,通過公益演出和書畫筆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傳遞真善美,為需要幫助的群體舉行義演募捐、公益筆會等。
劉春慧經常在線上開展策劃活動,把感人事跡編成相聲小段子,拍成小視頻,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開設了《每日一笑》,之后又拍攝宣傳創文創衛、垃圾分類、文明出行、反詐防詐、知識產權保護等的相聲段子數百條,在各大平臺收獲了幾十萬粉絲的贊譽。
“作為河北區女子傳統相聲非遺傳承人,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我要堅守自己的相聲,傳承老先生教給我的東西。因為學相聲、說相聲,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要讓這個雅俗共賞的藝術一直傳承下去!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劉春慧堅定地說。
天津市委網信辦
中國網
聯合出品
圖文及視頻來源:網信天津
編輯:木南
校對:梅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