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63歲的趙阿姨,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年輕時是小學體育老師,退休后更是沒停下鍛煉這事。
每周三去爬山、每周五跳廣場舞,家里人都說她“比年輕人還愛動”。
有次她看到別人練高抬腿走步,就覺得挺好,開始加練這項;后來又學會倒退跑,說是對膝蓋好,還能練反應力。
結果去年冬天有天爬完山,趙阿姨回家路上突然暈倒,送醫院搶救了兩個小時,醫生說是心律不齊誘發心源性暈厥,還順帶檢查出了輕微腦供血不足。
當時她家人嚇得都懵了。她自己也說沒想到,平時這么愛鍛煉,怎么反而出了事。
問題其實出在那幾樣“看起來挺健康”的運動上,特別是爬山、高抬腿、倒退跑和快走。
很多人一到退休年紀就想著“不能坐著”,怕身體一閑就廢了。確實,人一動就精神,肌肉、骨骼、血液循環都會受益,這些沒毛病。
但有些運動,60歲以后做,危險不但比好處多,還可能把老年人原本穩定的身體狀態一下子推向“崩盤邊緣”。
爬山是最容易被高估的一項運動。它的危險不在“爬”,而在“下”。
往上爬時心跳會快一點,血壓升一點,大多數人都能承受;但下山的時候,膝關節要承受四到六倍體重的沖擊,每落一步,腿上的十字韌帶和軟骨就像被人狠狠按了一下。
60歲以上的人,軟骨早就不像年輕時那么“彈”,很多人已經有了輕度退行性改變,只是沒發作出來。
下山一多,軟骨磨損加劇,幾個月內就能發展成滑膜炎、關節積液,有的人下山后膝蓋一熱一脹,一查竟是“骨刺刮破滑囊”。
還有一個不太被說破的點是:很多老年人下山時喜歡“帶著點小跑”,覺得省勁。
其實這種動作是最容易誘發膝超伸和踝關節扭傷的。
有過醫院接診經驗的醫生都清楚,60歲以上的登山扭傷患者,十個有七個是下山時發生的。
有的是崴了腳,有的是髕骨半脫位,還有些本來沒事,結果晚上回家膝蓋腫得像饅頭。
爬山可以,但不適合天天爬、不適合速度快,更不適合一個人去。
高抬腿聽著挺簡單,不就抬腿嗎?但問題是,這種動作是主動式沖擊髖關節和腹部的組合負荷,對年輕人來說是核心訓練,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可能就是“炸點”。
很多人年過六十,腰椎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甚至是腰椎不穩。
高抬腿的時候,腰椎被過度拉扯,腹壓增高,椎間盤內壓力變大。
輕者,練畢后會腰酸腿麻;重者,則直接壓迫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
別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是腿疼那么簡單,有些人壓到血管,出現血供不足,腳冷、發麻、行走時不穩,連心率都可能受影響。
更有一種特別隱蔽的事是:高抬腿過程中,有人屏氣用力,導致迷走神經反射過強,誘發短暫性腦供血不足。
聽起來嚇人吧?但真發生的不少。
有個上海的研究團隊統計了82位60歲以上因高抬腿訓練導致不適入院的人群,平均年齡65歲,出現頭暈的比例接近44%,腰部急性拉傷的占23%。
再講倒退跑。這個看起來挺新潮的運動,其實很容易出事。
倒退時人本能會抬頭挺胸,以便保持平衡,但這種姿勢其實會增加頸椎后仰幅度,尤其是有頸椎病的人,極容易引起椎動脈受壓,供血一不穩定就可能眼花、頭暈,甚至暈倒。
而且倒退跑對跟腱、膝關節前側的壓力特別大,比正常走路要高兩倍。
尤其是存在髕骨軟化、髕腱炎或者半月板損傷隱患的老人,進行這種運動或許會在一周之內致使舊傷復發。
更離譜的是,不少倒退跑愛好者喜歡在廣場上跟人比賽,有時候越跑越快,但視野盲區大,容易撞人、摔倒、絆倒,這些摔傷一旦落在髖關節上,后果可能是直接換關節。
國內多個骨科中心的病例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老人倒退跑摔傷致骨折的事件,近幾年翻了一倍。
再說快走。很多人以為這算是最安全的運動了吧?其實它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用錯了姿勢。
尤其是一些穿著老舊軟底鞋、腳步重的老人,快走時腳跟先落地,力量傳到膝蓋、腰椎,長期下來會加重關節磨損。
而有的人走得太快,心跳驟升,氣沒跟上節奏,心臟供血跟不上,輕則胸悶氣短,重則誘發房顫或者心絞痛。
有一項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做的追蹤研究顯示,老年快走人群中,約有9%的人在快走過程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心悸或胸部不適,絕大部分是因為用力過猛、過快加速或氣溫偏低。
而真正適合老年人的快走,是中等節奏、間歇休息、有意識控制呼吸的步行。
而不是那種把自己當競走運動員,越走越猛,像是在趕地鐵一樣的節奏。
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說明一個事:不是運動不行,是年紀一大,身體“反應速度”和“組織修復力”都掉了不少。
年輕時摔一跤三天好了,老年人摔一跤三個月還拄拐,關鍵差在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
肌肉細胞再生變慢,骨密度下降,軟骨修復減弱,血管彈性變差,神經傳導速度下降,這些統統加起來,就是老年人運動風險成倍提升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還特別執著“運動量要大一點,才有用”,這種想法其實特別誤導。
老年人運動要的是“連貫性+適度激活”,不是強度,不是速度,更不是汗流浹背。
每天早上做點肩頸活動,走路控制心率在110以內,中午小睡一下,晚上拉拉筋,反而更符合身體的節律和恢復節奏。
最離譜的一類情況,是有的老人被子女“強行安排”去練這些運動,想著幫父母“恢復狀態”,結果練出一身傷。
老人身體狀態本就不統一,有人血壓高,有人骨質疏松,有人心律不穩,有人糖尿病足。
隨便套一套運動計劃,根本不適合他們。
所以,與其天天去爬山、倒退跑、高抬腿,不如在家椅子邊站一站、坐一坐、繃一繃,不聲不響地把肌肉激活了,身體反倒更輕松,也少摔跤、少扭傷。
人一過六十,要的不是“拼體力”,而是“穩節奏”。越穩,越長壽。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堅持運動的好處及注意事項[J].稅收征納,2019,(1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