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時,《金融時報》曝出一則猛料。
這是一份29頁的文件,據說還是俄“機密文件”。
文件內容跨度為2008年至2014年,其中詳細記錄、規劃了一旦俄方與北約動起手來,該如何應對。
其中,俄方認為“遠東地區”很可能成為最先失守的地方。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俄方看來,最先對遠東“打黑槍”的既不是美國,也不是北約。
而是日本和韓國!
所以,一旦動起手來,俄必須“先除”日、韓。
“不廢”日韓菲,遠東必失
這則消息,會不會是《金融時報》針對俄、日、韓3國專門炮制的“離間計”?
答案,大概率還真不會。
原因很簡單:
駐日美軍基地,光是擺在明面上的就有85個。
同樣的,駐韓美軍基地,至少也有80個。
兩國加在一起,這165個基地所涵蓋的海陸空三軍,直接“劍指”俄遠東地區。
尤其在今年的3月24日這天。
日本防衛省更是直接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
“統合”的對象,其實就是將日本自衛隊海陸空部隊與駐日美軍“合并指揮”。
至于指揮權,自然以“駐日美軍”為首!
換句話說,一個“統合作戰司令部”,讓駐日美軍兵不見血刃的拿到了日本自衛隊的“指揮權”。
雖說,日本未必甘心。
但起碼在現階段,日本依賴美國的情況下,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與日本多少還會“掙扎”一下相比。
韓國可謂是“毫無掙扎”的就認命了,并徹徹底底地交出“作戰指揮權”。
最早,美國是通過1953年簽署的《美韓共同防衛條約》,完成了對韓國軍隊作戰期間指揮權的“掠奪”。
雖然該協議“無限期生效”,但韓國未必不能找到“扭轉乾坤”的機會。
結果,在2018年,也就是中美“貿易戰”徹底打響的那一年,美國“摁著”韓國,又簽署了一份重要文件。
這份文件就是《韓美防衛合作指針》,徹底奠定了韓國軍隊向美軍移交“作戰指揮權”的機制。
雖然,機制確立后,韓美聯合司令部所謂的“司令”會安排一名韓國上將擔任,而副司令才由美國上將擔任。但眾所周知,“副司令”才是這支聯合司令部真正的“話事人”。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
一旦有“戰事”,美軍可以直接“接管”日韓2國指揮權,讓兩國軍隊成為美國的炮灰。
再加上,日本與俄羅斯還存在歷史遺留下來的“梁子”。
這就是俄口中的“南千島群島”,日本則稱之為“北方四島”。
在美俄還沒有公開“鬧翻”之前,日本是不敢“硬杠”索要南千島群島的。
但后來為何索要,甚至還將“南千島群島”納入日本的地圖?
原因很簡單,美國希望日本拿下“南千島群島”,堵死俄海軍自由出入太平洋的資格,并斬斷俄羅斯與亞洲,乃至非洲的海上運輸通道。
要知道,南千島群島不僅是橫在俄遠東與日本之間的一道“安全屏障”,關乎著俄遠東的安危。
同時,南千島群島還是確保俄遠東艦隊出入太平洋,再通過西伯利亞實現與亞洲、非洲海運暢通的關鍵所在。
所以,這里也是日本與俄羅斯的“必爭之地”。
倘若俄與北約開戰,外界普遍認為“俄若不能先發制人,日本必然趁機奪島”。
一旦“南千島群島”失守,俄遠東將如同“雞肋”。救吧,若奪不回島嶼,遠東隨時失守。若不救,等同將“遠東”拱手讓給日本。
看懂了這種“尷尬”,也就明白為何一旦俄與北約全面開戰。
就必須“快刀斬亂麻”的用導彈將日韓2國全部給“犁”一遍。
不過,若是再等上幾年,恐怕“導彈犁地”的對象,除了日韓2國之外,還得多加一個菲律賓。
“續寫”2014年后的文件
這份被公開的文件是2008年至2014年這段時期制定的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和2014年,算得上是俄羅斯與北約關系的兩個重要轉折點。
2008年,曾發生過一件大事,那就是:南奧塞梯戰爭。
這是俄方給出的叫法,而我們通常將其稱為“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戰爭”。
這場戰爭,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北約在背后支持、推動的一場對俄“試探戰爭”。當時,已經卸任俄總統職務的普京,正好出席北京奧運會。
戰爭爆發后,普京連夜趕回,為此還與他當時欽定的“接班人”、時任俄總統的梅德韋杰夫爆發矛盾,這也導致梅德韋杰夫后來徹底喪失掉了作為普京“接班人”的資格。
所以,2008年這一年,其實是俄與北約為首的西方世界“蜜月期”宣告破裂的一年。
自此之后,普京不再信任西方,尤其不信任美國的“滿嘴跑火車”。
至于2014年,發生了震驚整個西方世界的“克里米亞事件”,徹底宣告俄與西方“撕破臉”。
雖然,在2015年2月,俄與西方簽署了“明斯克”2號協議,算是暫時罷手言和。
但是,從2015年開始,普京已經明白,俄與北約“必有一戰”,所以提出并啟動做好“與整個世界為敵”的著名的“末日堡壘經濟”計劃。
了解了這個背景,便可以看出從2014年之后,雖然俄與北約看起來“握手言和”,不想把事情鬧大。但其實普京已經確認,此后必然與北約爆發軍事沖突。
這一點,其實雙方都清楚,才有了2022年這場所謂的“意外”。
如今,別看俄烏互相傷害,似乎來到了“談判”節點,是時候該結束了。
但實際上,普京更加確信,等俄烏“上半場”通過和談結束之后。
再次吹響“下半場”哨聲的時候,必然是俄與北約全面爆發戰爭的時候。
即歐戰正式打響!
倘若在此時,又有西方媒體公開2014年之后的文件“續寫”,比如“2014年至2034年”計劃,會發現除了日韓,以及非要橫插一腳,渴望當“炮灰”的菲律賓之外。
歐洲有4國,恐怕也“榮登”被俄羅斯計劃著“第一波送走”的名單之列。
這四國,便是波羅的海“3雄”,以及波蘭。
計劃“第一波”送走的歐洲4國
若在未來幾年,俄與北約直接下場廝殺。
同日、韓、菲一起被俄“第一波送走”的歐洲國家,大概率是波羅的海“3雄”,以及波蘭。
為何是這4國?
原因很簡單,波羅的海3國關乎著俄飛地,同時也是俄插入歐洲“胸膛”的那把“匕首”,即加里寧格勒的安危。
要知道,加里寧格勒不僅是俄少數不凍港之一。
同時,這里還是俄波羅的海艦隊的軍事駐地,更是俄威懾歐洲的“戰略跳板”,不容有失。
但是,波羅的海3國,以及波蘭威脅到了加里寧格勒的安全。
尤其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更是“截斷”過加里寧格勒的鐵路運輸線。
一旦與北約爆發戰爭,俄必然要力保加里寧格勒,以及波羅的海艦隊。
那么,波羅的海3國必須第一時間進行“清理”。
一方面,波羅的海3國實力不強,算得上“軟柿子”更容易速戰速決的拿捏,并用來震懾其他歐洲國家。
另一方面,波羅的海3國境內,部署著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軍隊,恰好還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至于波蘭,那就更不必多說,與俄羅斯有著3次“滅國之恨”,關系上沒有太多緩和的余地。
再加上“清理”一波波蘭,有利于拉長俄烏戰爭“下半場”的補給線,同時廢掉北約在波蘭境內建設的諸多“軍工工廠”。
所以,這4國,怕是也要第一時間被俄“導彈犁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