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戰役中,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向張靈甫殘部發起總攻,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74師被全部殲滅,張靈甫殞命于山洞中。
對于張靈甫的爭議很多,比如是否可稱做“抗日名將”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的一個問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復雜化了。
抗戰結束后,國民政府曾編纂《抗戰偉人傳》一書,其中并無他的名字。從另一個角度看,究其一生僅獲過三等寶鼎勛章、四等云麾勛章各一枚,而兩種勛章也都分一至九等。也就是說,如論其戰功、僅三四流而已。
張靈甫和妻子王玉齡,長子張居禮
對于張靈甫的死亡也有多種不同說法,甚至周恩來總理也曾說自己有責任。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如去和大家聊一聊。
張靈甫又名宗靈,字靈甫,又字鐘麟,1903年8月20日出生于陜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東大鄉東大村。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當場擊斃,是中共一直以來公開和明確的說法。
戰疫結束后的5月25日,《人民日報》刊文寫道:“蔣介石嫡系精銳主力軍第一個美械師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已為人民解放軍手中的美國武器擊斃。”“尸首查出后,經被俘之該師輜重團上校團長黃政、五十八旅一七二團上校團長雷勵群及張靈甫之侍從秘書張光第等人前往辨認,確證張氏后腦被湯姆槍彈炸爛,血與腦漿均已干涸。……人民解放軍已備棺代為埋葬,以待張氏家屬前來領柩回籍。”
不過,除了這種說法,另外不同聲音。1996年,江渭清回憶錄《七十年征程》一書中,有這樣的內容:“在孟良崮戰役中,要說還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我六縱特務團活捉了的張靈甫,卻被一名對張靈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給打死了。”
擊斃張靈甫處
張靈甫被擊斃后,特務團曾因擔心上級追究,曾假報其為“自殺”。據稱,《陳毅軍事文選》中有談及此事。在華野于5月29日召開團以上干部會上,陳毅指出:“張靈甫是我們殺的,報告說是自殺的,我們便騙了黨中央、毛主席、朱總司令。”同時還指出:此次俘虜政策的破壞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強調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認真執行俘虜政策。
國民黨方面則認為張是自殺的。據說,張在彈藥用盡后,在掩蔽部內寫了兩封信,一封給蔣介石,另一封給結婚不到兩年的妻子王玉齡,并安排隨從參謀逃出送信。在給蔣的信中,有殺身成仁的內容。
不過,有消息稱,這兩封遺書都是假的,出自王耀武手下的譯電科科長李嘯梓之手,此人平時喜模仿張靈甫的字體。
孟良崮戰疫結束后,師部副官趙某逃到濟南。王耀武向他了解到作戰經過后,召集副參謀長羅幸理、第一處處長吳鳶、第四兵站副總監鄭雍若、秘書主任鐘曉林等商議,為張靈甫編造兩封遺書,一封致蔣介石,一封致其妻。
張靈甫
致蔣介石的信的大意是:此次戰役,本是一個殲敵決戰的良機,但是友軍不協作,近在咫尺卻按兵不動。我師孤軍作戰,致遭慘敗。實無顏見校長,現與蔡仁杰、劉立梓、盧醒等集體自殺,以報黨國。
偽造遺書的當事人之一的吳鳶曾就此事撰文《張靈甫遺書之謎》,被收錄進蕭乾主編的《新編文史筆記叢書·三秦軼事》一書中。
1949年4月,蔣介石政權土崩瓦解,王玉齡隨國民黨撤退臺灣,定居臺北。“當時日子過得很苦,每個月只能領取撫恤的幾十斤米。”
之后王玉齡遠走美國,從一個養尊處優的軍官太太變成一個身無分文、獨自撫養幼子的普通女人。1953年,他考取了美國紐約大學的財會專業,畢業后進入美國航空公司,服務20年后退休。
1973年,身在美國的王玉齡接到了周總理的邀請,成為總理的座上客,“我見到周總理時,他說,張靈甫是一個很優秀的將才,沒有能爭取過來,是他的責任。”
當時,周總理還表示:王玉齡想回大陸,可隨時簽證,來去自由。當時能享有這一“特權”的,據說僅有她和楊振寧。
王玉齡對于中共領袖非常尊重。1974年,她曾專程去延安參觀,“我要看看,毛主席怎么能夠在延安這種地方生存下來。那地方是黃土高原啊,簡直苦得不能再苦了。”
2005年,她跟著經商的兒子在上海定居。在這里,她意外地接到了當年華野指揮官、粟裕大將之子粟剛兵的邀請,一起去孟良崮。王玉齡當然知道,當年與丈夫對壘的解放軍一方的指揮官,正是粟裕。
粟剛兵原本擔心王玉齡不會答應,但是老人早已釋然了:“我說有什么關系呢,你說我能恨誰?我的先生是職業軍人,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