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內瓦談判才剛剛結束,雙方超預期的共識讓全球市場都為之一振,然而在談判結束不到24小時,特朗普就再次改口,又發出危險的關稅預警!
不過,特朗普似乎又無意透露出一個可供中美交易的籌碼,而這件事或許才是雙邊關系的重要轉折點。
據美媒報道稱,特朗普警告稱“若在未來90天內的談判無法達成協議,對中國關稅仍可能高于30%”!這一說法,顯然是有悖于中美剛剛達成的聯合聲明,特朗普又是老樣子拿關稅大棒揮舞威懾、恐嚇。
類似的手法,我們倒也司空見慣,對于特朗普要順承國內MAGA的聲音,不必做過多理會。
90天后,中美該如何繼續打這場貿易戰,只能說各憑本事,不排除4月份雙方在關稅問題上直接梭哈的過程會再重演一番。
90天的緩沖期也好,還是屆時會再延長90天也罷,這段時期就是給中美兩國市場留夠充足的反應時間,盡可能地減小損失。
然而,在過去30多天的博弈期間,也讓雙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對于特朗普政府而言,顯然低估了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以及全球各大經濟體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高估了美國霸權的影響。
如果我們認為90天之后的特朗普會更加難纏,那么美方也差不多有同樣的心理預期,因此在該窗口期,雙方能實現“共贏”談判,才是上策。
在中美這張談判桌上的籌碼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重要的是,有些美方眼中視為可交易的籌碼,恰恰是事關中國核心發展利益的選項,例如自主研發的應用科技、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制度等等。
反倒是特朗普會劍走偏鋒地可能拿地緣政治議題同中國做交易,在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突然提到“中美談判結果有利于‘統一與和平’”。
這番表態倒是把臺當局嚇得不輕,臺相關部門立即出面替美方表示:“美方對臺承諾依然堅定,未曾改變”。
先不去糾結這件事是特朗普個人的“即興表演”,還是在暗示某種交易,單憑目前的形勢來看,特朗普完全有動機拿臺海完成某種交易。
其一,特朗普的執政路數雖然呈現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滑稽感,但整體戰略十分清晰,美國正在不斷收縮戰線并在北美擴張版圖,這與中國的核心利益并不沖突,甚至還出現“契合”;其二,中美在臺海等地的軍事力量對比正出現“攻守易形”態勢,不對稱優勢加大后,美國沒必要以身犯險,用臺灣去賭霸權余暉;其三,中美“合則兩利,斗則兩敗”的道理,特朗普已經充分領教過,若有可能,雙方還是會盡可能地趨向于合作,而臺灣問題無非就是最好的“誠意”。
有些人或許會說,臺灣問題本就是中國自家的事兒,美國壓根沒資格用其進行交易。
道理沒錯,但也應該看到博弈背后的成本,解放軍數次大規模軍演,更多的意義是為震懾美日等外部勢力,若能降低最后的交易成本,則善莫大焉。
當然,目前中美關系以及臺海局勢都撲朔迷離,尚且還不需要為了一點點的吹風草動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切仍該遵循“實事求是”的本質,去厘清中美博弈,去實質性地掌控地區局勢。
至于未來特朗普是繼續癲狂、執拗地疊加關稅,還是什么巨大的籌碼進行交易,我們都只有在保證充足定力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真正的“贏家通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